Tuesday, April 27, 2010

自由時報發表自由操作數字的民調


   
        台灣國內主要平面媒體,包括《中國時報》、《聯合報》及《蘋果日報》在雙英辯論後,均針對馬英九總統及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表現、民眾對ECFA的支持度等進行民意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時報》、《聯合報》及《蘋果日報》的民 調,雖樣本數不同,但結都大同小異,差異性不大。唯《自由時報》的民調結果與其他媒體落差極大。
 
     國民黨文傳會主委蘇俊賓表示,國民黨對民調一向以平常心對待,不管是民調高或民調低,都只會做為參考,辯論後國民黨內也沒有進行任何民調。但反觀民進黨, 竟然在辯論後展開民調,還詢問民眾「誰比較有說服力」?蘇指出,民進黨民調結果,與社會各界反應不同,他質疑民進黨此時進行民調的目的性為何「大家心知肚明」,但《自由時報》身為媒體還以顯著篇幅刊登,為特定政黨宣傳意圖極為明顯。
 
     蘇俊賓認為,《自由時報》身為媒體,卻在此事上自失立場。他強調,民調應該回歸其專業與本質,如果有特定目的,可能會傷害其專業,也會傷 害民眾對其民調的信任度。
 
     蘇俊賓質疑,《自由時報》雖有民意調查中心,但卻極少進行民調,是否具公平性,亦令人質疑。
 
     蘇俊賓建議《自由時報》應公開其民調中心的專業性與研究方法,若真有民調中心,「為何久久才做 一次民調,一做就嚇死人?」對於《自由時報》民調的可信度,蘇俊賓不願多評論,但他舉二○○五年縣市長選舉時,台北縣國民黨提名的周錫瑋對上民進黨提名的 羅文嘉,《自由時報》民調指周、羅兩人打成平手,但結果周錫瑋領先羅文嘉十九萬票當選台北縣長,「可信度如何,民眾可自行判斷」。


5 comments:

Big Eagle said...

媒體民調機構所屬成員的專業能力與執行經驗,對民調準確性有很大影響。國內媒體民調機構,以民國七十六年成立的旺旺中時民調中心歷史最悠久,其他媒體民調中心,如像聯合報與TVBS,至少也有十餘年的歷史,各民調中心負責人與成員都有極為豐富的實務經驗,每年進行的民調次數,均達到一百次以上。

 相對地,自由時報民調中心是哪一年成立?這些年進行過多少次民調呢?具有何種民調的專業與經驗呢?台灣的民調界圈子不大,但是上述這些問題,卻沒有任何嫻熟民調的學者專家能夠回答。換言之,自由時報民調中心似乎是個比國安局還神祕的單位。

 台灣媒體的民調中心目前普遍採用「電腦輔助電話訪問系統」(CATI)協助訪員進行全自動的電話訪問,各媒體訪問工作站數目均有五十台以上,同時搭配有經驗豐富的訪員。

 反觀,面對這些基本問題時,自由時報卻不做任何回應,然而台灣民調界無人能代替《自由》回答,只有該報自己才能給答案。

 換言之,一個不知何時成立、每年究竟進行多少次民調,也不清楚負責人是誰,不曉得有什麼專業人力與經驗,更從未說明設備規模與訪員水準的民調中心,卻公布了和其他媒體民調結果相反的數據,必然讓人看了「毛毛的」,這也難免會讓立委質疑這是不是配合特定意識形態或政治立場而操作的「假民調」!

 民調本身是科學的,如果採用相同的調查研究方法,會得到一致的結果,五家媒體當中的四家,結果都相當接近,可以作為佐證。但是若有心操弄,也很容易把數據扭曲,而最普遍的方法,就是在問卷設計上做手腳。

Big Eagle said...

Big Eagle 轉貼:

不可汙蔑自由時報
【聯合報╱黑白集】
2010.04.29

民調這東西,你可以說它準或不準、取樣合不合理、有沒有機構效應,乃至於有沒有刻意誤導,這些都是可受公評的事。但如果一項民調,卻被質疑出自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機構,這就教人傻眼了,因為已經超出了人們的知識和經驗範圍。

自由時報最近遭外界質疑:根本未曾設置「民調中心」,卻以此為名發表民調報告。就一個媒體而言,尤其對一個被視為綠色機關報的媒體,這是多麼嚴重的指控。該報自詡「台灣優先/自由第一」的本土價值,若說竟可能透過虛構或造假的手段來操作,絕對是難以置信的事。自由時報面對如此汙蔑,豈能不出面澄清?

身為親綠媒體,自由時報在「雙英會」後發表與其他媒體截然相反的民調結果,其實原非太令人驚訝的事。依照慣例,外界將之解釋為政治操作或機構效應,也就罷了。問題在,該報公布民調時,聲稱如何根據住宅電話隨機取樣,如何在三個半小時內成功訪問了一千三百多人。如此神速的作業能力,卻使外界對該報「民調中心」的規模好奇,甚至發出究竟有無「民調中心」的疑問。

自由時報的民調究竟有多「自由」,外界未便置喙;但有沒有「民調中心」,卻是一翻兩瞪眼,沒有灰色地帶。自由時報何妨即日邀請記協或其他公信組織,進入該報的「民調中心」參觀,並出示組織編制表,及薪水工資與作業支費清冊,以證實能負荷此一民調功能的人員和設備是具體存在。

不為別的,自詡為「本土」旗手的自由時報,豈容外人如此汙蔑?

Big Eagle said...

民調專家指出,當民調發生疑義或爭議時,正常的 作法應該是趕快公布相關調查資料數據及研究方法,才能昭公信,而不是像自由時報那樣打口水戰。
據了解,由於養一個專業的民調中心需要不少人力物力成本,所以自由時報的作法是,平常並沒有固定編制的民調中心,但遇到需要時再臨時規劃安排。
至於硬體設備方面,自由時報在大樓二樓設有一個預備做民調的電訪室,裡面也設有幾十個電訪工作站。而負責電訪業務的,就是報社編政組長兼發言人的蘇宇暉一個人。
當報社要做民調時,從擬題、募集訪員、訪員講習,乃至到最後分析解讀, 全都由蘇組長一人全權處理。至於電訪員,大多是以鐘點費方式向大專學校徵集學生參加,由於有些民調往往不是一天時間內可以完成,所以有時每天訪員成員都會不盡相同,當中不乏沒有參加過訪員講習者在內。
民調專家指出,現在台灣媒體民調中心普遍採用「電腦輔助電話訪問系統」(CATI)協助訪員進行電訪,由具有豐富電訪經驗的訪員執行。而在 執行電訪之前,這套系統還需要有許多前置作業,不太相信只由一個兼職性質的人就可以處理得過來的。
而電訪過程中也有許多需注意的細節,諸如抽樣方法、成功率、拒訪率、是否「戶中選樣」等等。而題目設計跟採用的研究方法也極為重要,都會影響 結果。
民調專家指出,一般民調正常的作法,在公布調查結果時,也必須同時公布題目以及完整數據以供社會檢驗。尤其當一個民調發生疑義或爭議時,主辦民調的單位最該做的事情,就是立刻公布詳細題目、答案及其他數據、以及研究方法等細節,接受社會及專業的檢驗。如果捨此而不為,而只是解釋澄清打口水 戰,則顯然不是專業的作法了。
大鷹還是認為自由時報的作風是由自家的慾望來編民調的結果. 對他們來說民調等於社論。

Big Eagle said...

網友DOBO則建議局公佈《自由時報》民調中心在調查時間內打出多少電話?電話之取樣如何取?是否都打電話給民進黨員?「…這樣就可知道,自由時報有否造假,不用口水戰」。署名「被拆穿了吧」的網友表示:「自由時報必須公布完整的問卷、加權的方法、受訪者人口學結構、訪問成功率與拒訪率等…這些重要的資料似乎都沒有看到。」網友「平平」則質疑《自由時報》發表過的民調屈指可數,但「…每次都作出剛好是符合《自由時報》立場的結果,像國民黨自己的民調,也會做出馬英九支持度很低的數據,自由時報的民調結果,實在也太巧了。」

網友的意見其實並不孤單,國民黨立委謝國樑在政論節目中表示:「《自由時報》只靠一張照片,實在很難讓人信服」。《自由時報》在聲明稿中說「成功訪問1367人」,謝國樑質疑,這麼大量的電話只要調出通聯紀錄就可以證明,他不了解為甚麼《自由時報》不乾脆拿出這麼有力的證據來說明一切。

名嘴沈富雄在中天政論節目中坦言,對於自由時報民調的真假,他「早就已經懷疑很久了」,楊憲宏也以他曾任媒體民調中心主任的專業立場,表示《自由時報》遲遲不願公佈當日民調的題目,是一個令人無法信服的細節。楊憲宏表示,一個民調的準確度,與題目的擬訂有很大的關係,他希望《自由時報》可以對外公布民調題目、說明更多民調運作細節,包括執行軟體、有否專業顧問教授參與等等,都需要向外界說明。

Big Eagle said...

{聯合報黑白集} 2010/04/30

自由時報最近遭外界質疑:根本未曾設置「民調中心」,卻以此為名發表民調報告。就一個媒體而言,尤其對一個被視為綠色機關報的媒體,這是多麼嚴重的指控。該報自詡「台灣優先/自由第一」的本土價值,若說竟可能透過虛構或造假的手段來操作,絕對是難以置信的事。自由時報面對如此汙蔑,豈能不出面澄清?

身為親綠媒體,自由時報在「雙英會」後發表與其他媒體截然相反的民調結果,其實原非太令人驚訝的事。依照慣例,外界將之解釋為政治操作或機構效應,也就罷了。問題在,該報公布民調時,聲稱如何根據住宅電話隨機取樣,如何在三個半小時內成功訪問了一千三百多人。如此神速的作業能力,卻使外界對該報「民調中心」的規模好奇,甚至發出究竟有無「民調中心」的疑問。

自由時報的民調究竟有多「自由」,外界未便置喙;但有沒有「民調中心」,卻是一翻兩瞪眼,沒有灰色地帶。自由時報何妨即日邀請記協或其他公信組織,進入該報的「民調中心」參觀,並出示組織編制表,及薪水工資與作業支費清冊,以證實能負荷此一民調功能的人員和設備是具體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