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丰
韓正市長訪問臺灣,在島內掀起一陣旋風,然而旋風過後,恰予人們冷靜省視的機會。
如果從兩岸關係發展的角度,省思臺灣方面過去兩年的作為,無疑,馬英九上臺兩年對臺灣最大的貢獻,就是他把陳水扁時代、乃至李登輝時代脫離正軌的 兩岸列車,重新將它駛回了正道,重新導正回歸到兩岸列車應該運行的正途大道上。儘管馬英九執政兩年來,時運多舛,既遭逢世界經濟波動,加之藍營執政機器操 作不夠圓熟順暢,故而招致了島內各種各樣的批評和疵議,這些批評和疵議,尤以來自民進黨反對陣營,及島內傳媒與名嘴的聲浪,最為尖銳,最為強烈。但是,我 們從大趨勢全盤冷靜觀察,那些反對雜音,批評聲浪,容或能遲滯馬英九當局的兩岸政策于一時,但是,這些雜音聲浪,絕對無法制約兩岸正常經濟運行與兩岸人民 生活形態變化的大趨勢。
舉一個最實際的例子,臺北到高雄的陸上交通距離,大約為三百四十餘公里,而臺北到上海的直線距離,大約為六百一十幾公里,後者的里程,幾乎是前者 的一倍遠。但是,相信有許多臺北市民,可能有好多年都不曾去過高雄,但他們一年恐怕要去上海、北京好幾趟。反之,也有不少高雄市民有同樣的情況。這代表了 什麼?
再舉一個現實的情況,現今臺灣民眾旅居上海、北京的人數,恐怕不會比高雄到臺北討生活,或者臺北到高雄謀職的人口數量來得少。這又代表了什麼?
有好幾種推算,一種說法指出,臺灣民眾赴大陸旅居常住的人口,當在一百萬人以上。另一種說法甚至認為臺灣民眾到大陸常住的人,已多達兩百萬人。不 論是一百萬,或是兩百萬,恐怕都已經和臺灣中南部移居至臺北市謀生的人口數量,旗鼓相當,相去不遠了。而且,更值得注意的是,臺灣中南部為了謀職原因而常 住臺北的人,是藍領、白領都有。但是,臺灣移居上海、北京等地的民眾,絕大多數是企業白領。無論是生產力和消費力,其能量都是最大的一群就業人口。
這些跡象與現實,代表著兩岸生活圈的形成,代表著兩岸經濟圈的形成,已經是勢不可擋的既成事實了。兩岸生活圈的形成,兩岸經濟圈的形成,形成於何 時?當然不是形成于馬英九執政的短短兩年之間,而是發軔於主張「戒急用忍」的李登輝時代,發酵、成形於主張「一邊一國」的陳水扁時代。吊詭荒謬的是,過去 二十年間,兩岸生活圈的形成,兩岸經濟圈的形成,恰恰給予李登輝、陳水扁兩屆執政者最尖銳的反諷。鐵一般的事實證明,「戒急用忍」也好,什麼「一邊一國」 也罷,都難敵兩岸統合的大潮流,大趨勢。
今天,李登輝、陳水扁都不在其位了,但是,反對黨的那些政治人物,綠營民代,媒體的若干主事者和若干名嘴們,即使都化成了一個個「小李登輝」、 「小陳水扁」,那又能奈何?政客也好,媒客也罷,容或會影響馬英九當局的兩岸佈局于一時,但是,兩岸經濟整合的大形勢,兩岸生活圈整合的大形勢,如今已經 是「抽刀斷水,水更流」的態勢了。
未來,可以左右兩岸關係的,不是政客或媒客的主觀意識,而是臺灣往前發展的經濟需求,與維持人民生活的現實需求。如果政客和媒客們,執意要以其主 觀意識,左右兩岸關係的大形勢,那將是極不切實際的幻想。
當兩岸之間的「金流」與「人流」進一步加大力度(例如旅居大陸的常住臺灣民眾人數更加擴增,兩岸之間資金相互流動更加頻繁巨大),即便政客與媒客 腦子裡的台獨思維再怎麼作祟,天要下雨,娘要嫁,兩岸必將愈靠愈近,愈靠愈攏。屆時,臺灣對大陸的依賴程度更加深化,政客與媒客如果繼續堅持台獨思維,勢 必失去廣大民眾之依託,以這些政客與媒客極端投機之慣性,其揚棄台獨思維將只是時間問題。
● 原文刊載於NOWnews「今日論壇」
韓正市長訪問臺灣,在島內掀起一陣旋風,然而旋風過後,恰予人們冷靜省視的機會。
如果從兩岸關係發展的角度,省思臺灣方面過去兩年的作為,無疑,馬英九上臺兩年對臺灣最大的貢獻,就是他把陳水扁時代、乃至李登輝時代脫離正軌的 兩岸列車,重新將它駛回了正道,重新導正回歸到兩岸列車應該運行的正途大道上。儘管馬英九執政兩年來,時運多舛,既遭逢世界經濟波動,加之藍營執政機器操 作不夠圓熟順暢,故而招致了島內各種各樣的批評和疵議,這些批評和疵議,尤以來自民進黨反對陣營,及島內傳媒與名嘴的聲浪,最為尖銳,最為強烈。但是,我 們從大趨勢全盤冷靜觀察,那些反對雜音,批評聲浪,容或能遲滯馬英九當局的兩岸政策于一時,但是,這些雜音聲浪,絕對無法制約兩岸正常經濟運行與兩岸人民 生活形態變化的大趨勢。
舉一個最實際的例子,臺北到高雄的陸上交通距離,大約為三百四十餘公里,而臺北到上海的直線距離,大約為六百一十幾公里,後者的里程,幾乎是前者 的一倍遠。但是,相信有許多臺北市民,可能有好多年都不曾去過高雄,但他們一年恐怕要去上海、北京好幾趟。反之,也有不少高雄市民有同樣的情況。這代表了 什麼?
再舉一個現實的情況,現今臺灣民眾旅居上海、北京的人數,恐怕不會比高雄到臺北討生活,或者臺北到高雄謀職的人口數量來得少。這又代表了什麼?
有好幾種推算,一種說法指出,臺灣民眾赴大陸旅居常住的人口,當在一百萬人以上。另一種說法甚至認為臺灣民眾到大陸常住的人,已多達兩百萬人。不 論是一百萬,或是兩百萬,恐怕都已經和臺灣中南部移居至臺北市謀生的人口數量,旗鼓相當,相去不遠了。而且,更值得注意的是,臺灣中南部為了謀職原因而常 住臺北的人,是藍領、白領都有。但是,臺灣移居上海、北京等地的民眾,絕大多數是企業白領。無論是生產力和消費力,其能量都是最大的一群就業人口。
這些跡象與現實,代表著兩岸生活圈的形成,代表著兩岸經濟圈的形成,已經是勢不可擋的既成事實了。兩岸生活圈的形成,兩岸經濟圈的形成,形成於何 時?當然不是形成于馬英九執政的短短兩年之間,而是發軔於主張「戒急用忍」的李登輝時代,發酵、成形於主張「一邊一國」的陳水扁時代。吊詭荒謬的是,過去 二十年間,兩岸生活圈的形成,兩岸經濟圈的形成,恰恰給予李登輝、陳水扁兩屆執政者最尖銳的反諷。鐵一般的事實證明,「戒急用忍」也好,什麼「一邊一國」 也罷,都難敵兩岸統合的大潮流,大趨勢。
今天,李登輝、陳水扁都不在其位了,但是,反對黨的那些政治人物,綠營民代,媒體的若干主事者和若干名嘴們,即使都化成了一個個「小李登輝」、 「小陳水扁」,那又能奈何?政客也好,媒客也罷,容或會影響馬英九當局的兩岸佈局于一時,但是,兩岸經濟整合的大形勢,兩岸生活圈整合的大形勢,如今已經 是「抽刀斷水,水更流」的態勢了。
未來,可以左右兩岸關係的,不是政客或媒客的主觀意識,而是臺灣往前發展的經濟需求,與維持人民生活的現實需求。如果政客和媒客們,執意要以其主 觀意識,左右兩岸關係的大形勢,那將是極不切實際的幻想。
當兩岸之間的「金流」與「人流」進一步加大力度(例如旅居大陸的常住臺灣民眾人數更加擴增,兩岸之間資金相互流動更加頻繁巨大),即便政客與媒客 腦子裡的台獨思維再怎麼作祟,天要下雨,娘要嫁,兩岸必將愈靠愈近,愈靠愈攏。屆時,臺灣對大陸的依賴程度更加深化,政客與媒客如果繼續堅持台獨思維,勢 必失去廣大民眾之依託,以這些政客與媒客極端投機之慣性,其揚棄台獨思維將只是時間問題。
● 原文刊載於NOWnews「今日論壇」
1 comment:
張郎
17日是美麗島軍法大審宣判卅周年,施明德編著一本「叛亂‧遺囑」的書,除詳述美麗島事件始末,還質疑十五位辯護律師有不少是蔣家的特務,包括阿扁、謝長廷、蘇貞昌、張俊雄,後來都當到總統、閣揆,為什麼不公開美麗島檔案?施明德懷疑他們都有問題。可笑的是,施明德想幫民進黨清除敗類,綠委卻反指施要摧毀民進黨,尤其謝長廷當抓耙仔根本無法抵賴,但至今打死不承認,強詞奪理一味硬拗,無恥可謂加倍。更可悲的是,謝長廷的子弟兵始終跟著胡說八道,最是丟人現眼。
當年頭號叛亂犯施明德說,謝長廷確是調查局的特務,施曾罵謝長廷是台奸。儘管謝長廷出賣同志、背叛黨外,鐵證如山,當時的調查員高明輝、謝育男已在北檢證實,調查員李義雄也說,已故調查專員胡本仁都說過謝長廷是線民。
施明德抖出諸多質疑,謝蘇子弟兵出面代打。姚文智說施明德是離家出走的「公媽」,回頭叫囂,走火入魔。但對謝長廷究竟是不是抓耙仔,卻沒有任何回應,反而要求TVBS提供謝長廷辯護機會,那麼多人證已在檢方證實確有其事,還有什麼好辯的?稍早TVBS連續揭發謝長廷領取調查局線民費和獎金,出賣黨外,人證俱在。有趣的是,謝系立委卻突訪NCC,要求T台給謝長廷六十小時的時間答辯。是不是抓耙仔?證人一句話就能釋疑,謝長廷還需要這麼多時間解釋嗎?笑死人了。
施妻陳嘉君說,謝東閔郵包爆炸案王幸男被捕後也下跪求饒,隨後吞滾水,假自殺真求生,全盤供出台獨聯盟的機密換取免死。綠委王幸男說,當年被捕三小時後就自殺送醫急救,哪有時間下跪求饒?施明德是在為當年的求饒衣解套,如果施出書,他一定提告。不過,陳嘉君說,高明輝告訴她王幸男才是求饒者,如果王提告,她就反提誣告。其實求饒下跪並非時間問題,王幸男只要說有沒有就可以了。
最可笑的是挺扁綠委高志鵬,他駁斥美麗島被告沒當上總統,律師團當了總統,施明德才會心有不甘。但是,施明德反貪倒扁,號召百萬紅衫軍圍城,天下圍攻總統府,掀起舉世驚艷的紅花雨,難道也是心有不甘?高志鵬若不服氣,何不也搞個綠衫軍反馬傾中,看看能募多少錢?有多少人走上街頭?光耍嘴皮子,只會令人更加看不起。
資深抓耙仔謝長廷,雖然口說無意參選五都,但仍然巴望拔劍再起,明知選不贏胡志強,也要忸怩作態,如果年底不能復出,恐怕真要「退出政壇」了。就算不是謝唆使謝家班運作挺謝出馬,謝家班也唯恐群龍無首,難怪逼得林佳龍暫停競選活動。換句話說,謝長廷和子弟兵都在做最後的掙扎。謝長廷固然可悲,那幫跟著謝長廷搖旗吶喊的嘍囉,走投無路,也真可憐。
高明輝作證說,謝長廷做閣揆時要把TVBS關台,他氣得主動打電話找李濤,告知謝長廷和調查局確有工作關係,是由當時台北市調處調查員謝育男居間聯繫,謝育男後來也確認高明輝說的都是正確的。因此,北檢根據這些證詞,還有調查局回函證稱「謝長廷曾任諮詢委員」,認為藍委邱毅等人對謝的質疑與評論,並非全然無據,以致謝長廷敗訴。
施明德倒是希望謝長廷提告,他願意單槍匹馬和謝公開辯論,施明德有幾個問題一直想問謝長廷,當年律師團都沒有反對運動的背景,如何快速結合運作?施明德認定其中一定有特務、臥底,而且不可能只有謝長廷一人,世人只看到律師團的阿扁、謝長廷、蘇貞昌、張俊雄,從選立委、縣市長、總統,當閣揆、黨主席,卅年來永遠手握鐮刀,不斷收割。但民進黨執政八年,澄清事實、還原真相、轉型正義一點都不做。施明德質疑阿扁執政何以不徹查林義雄家滅門血案、陳文成命案?到底誰最怕真相揭露?並非只有國民黨,可能有些人更怕?施明德曾當面要求阿扁組個真調會,但沒有下文。
卅年過去了,施明德強調他本來就很懷疑律師團,後來驚聞謝長廷是抓耙仔,當然更起疑。不過,事實只有一個,真相不會永遠沉埋。看來身繫十大弊案的謝長廷,還是趕緊退出政壇,準備打官司。至於謝家班最好趁機解散各奔前程,何必明珠暗投,跟著謝長廷窮出洋相?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