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將集遊法做為517動員焦點,凸顯的不只是國民黨的問題,更是民進黨的歷史錯誤,第一、如果集遊法是惡法,為何民進黨執政八年從未想要調整?第二、正因為如此,民進黨此時抗議集遊法,不但惹來”昨是今非”之譏,被社運團體視為是「割稻尾」,言論品質及影響力更是遠遠比不上那些振振有辭的弱勢團體。
如果,連向來屬於反對黨專長的集遊法戰役,民進黨都失去領導地位,一葉知秋,試問,民進黨還有那些戰場、空間可以發揮。國民黨一黨獨大,民進黨在國會只有二十七席立委,並不是民進黨失去影響力的主因,因為,黨外及民進黨創黨初期,立委人數更少,但是,從國會全面改選、司法人權、二二八轉型正義議題,當時的民進黨才是議題的設定者,站在歷史正確的那一方,就像魯迅形容的,「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反觀現在的民進黨,除了在國會演出鎖門自囚的鬧劇、或是動輒出手賞人耳光外,試問,針對他們過去相對擅長的主權議題,除了批馬外,民進黨又提出什麼對策?兩岸交流密切,民進黨除了重喊新三不之外,能不能提出建設性的方案?
就如同喬治歐威爾形容二次大戰時期的英國,「當今的政治亂象,與語言的腐敗實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民進黨在國會殿堂發言空洞無物,反映的正是民進黨失去與社會溝通的能力,甚而,也凸顯民進黨失去與自我對話的能力。
從一向以論述見長的民進黨,到目前之失去語言能力,是一段漫長的過程。就人才層面而言,過去八年、尤其是後兩年扁家弊案陰影下,效忠扁家成為民進黨菁英的第一要務,而根基於忠誠度的排藍條款,其造成的後果更是集劣幣驅良幣之大成。有人戲言,三寶雖然落選,但是後起之秀的新三寶學歷卻都更高,則更顯示出,過去尚有形象牌立委空間的民進黨,現在卻淪為多人爭當三寶的處境。
更嚴重的是,為了挺扁,民進黨立委必須一再重複連自己都不相信的話,自甘成為傀儡的後果就是 : 語言及思考能力的喪失。讓民進黨更沒有藉口的是,在民進黨言之無物的同時,卻有NGO及學者連署發起「台海兩岸五十年維持和平運動連署」;發起連署者中,不乏堅定的台獨支持者,但是在基於化解台灣內部的統獨爭議,以及考量中國崛起等國際情勢後,他們還是試圖在顧及各方立場及利益的狀況下,提出具體方案,這些NGO過去和民進黨也有一定的關係。請問,現在的民進黨除了整天想反馬之外誰有能力參與這樣的對話嗎?
確實,集會遊行是人民基本權利,但這並不表示民進黨可以靠遊行重新得到人民支持。因為,一個政黨若不知道如何在國會進行論述、不知與社會的需求進行互動,就不可能在遊行中贏得支持。
Monday, May 11,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