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25, 2006

台灣民主政治的困境

Big Eagle: I have posted Prof. Chu's article before. Prof. Chu's comments are always very thoughtful and rational. He is a model of scholar.


瞿海源

2006/7/4 / 蘋果日報


   罷免陳水扁總統案未能通過,整體政治局勢雖稍見緩和,但陳總統和民進黨還沒有脫出政治困境的有效作為,政治情勢依舊險惡。如果民進黨黨政高層依舊無力脫 困,只有等待北高市長選舉、立委選舉乃至總統大選來加以懲罰。不過,深入探究政局陷入如此困局的根由,就會發現台灣民主政治存在著極為嚴重的問題,這不是 陳水扁下台或民進黨選舉失敗失去政權就可以解決的。

  這些嚴重問題會持續到下一個2008年新總統產生,甚至更長的時間。這些嚴重問題至少包括中央民主政制問題、總統能力與決策機制問題、惡質國會 政治、以及民主體質問題。從這四個核心的根本問題去評估台灣民主的前景,很難令人樂觀,我們勢必還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建立真正有效運作的民主政治。中 央政制造成總統職權界定不清,國家整體行政部門效能因而產生問題。

  陳水扁總統在權力的行使上,問題叢生,是六年來施政不順的主要癥結所在。即使經過權力下放的宣示,尚未顯現明顯的校正效果。因為權力下放不下放仍然是由總統來決定。其實,這應該制度性規範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要改革中央民主政制,確認究竟是總統制還是內閣制。

  然而這個中央民主政制的改革必須經過修憲。在民進黨主政期間,修憲是極不可能的。除非民進黨提出的修憲版本超越統獨,就中央民主政制提供理性討 論的空間,以最大誠意尋求黨際的共識。比較更令人悲觀的是,中央民主政策的重建,即使在國民黨再贏得政權後,也是不容易達成的。

建構有效的決策機制

  經歷總統罷免案,讓人驚覺到總統能力與決策機制的嚴重缺失。更讓人心驚和擔心的,不是陳水扁有問題,而是馬英九也有非常嚴重的問題。2008 誰能當選總統固然還不能確定,但馬英九當選的可能性即使經過罷免案的重創,仍然是最大的。然而,馬英九在總統罷免案決策錯誤連連,顯露了馬英九本身能力以 及決策機制的嚴重缺陷。不只馬英九對罷免案的立場前後不一,而且明顯地受到深藍和宋楚瑜類似綁架的影響,更沒有能力確立自己的主張而說服己黨權力精英。

  其間,決策似也來自幾近不成熟的社會運動生手。單單是罷免理由都沒有說服力,構想出來的創意點子,諸如拜訪林義雄、國政顧問團員,以及策反綠色 立委,乃至種種喊話,不但都沒有效,更顯露不出有什麼成熟的政治智慧。罷免案不可能在立法院通過,而馬英九把罷免案處理成這個樣子,他的治國能力就很令人 擔心了。總統個人能力最主要的不是自己有能力獨「裁」,而是要有能力建構有效能的決策機制。陳水扁沒有建立這樣的機制,馬英九到目前為止,就台北市政和國 民黨的決策而論,也還是付諸闕如。

  台灣的立法院在所有政府機構中是民眾信任度最低的,就民意調查而言,老早就一直低於目前陳水扁的最低聲望。國民黨系卻以這樣惡質立法院的優勢阻 擾執政,實是台灣民主政治難以順利發展的主因。立委席次減半很可能使問題更為惡化。一方面,立委席次減半,立委權力就大幅膨脹。試想如果立委有一千人,立 委會有什麼權力,如果委員有三十人,立委權力有多大。另一方面,立委減半選區重新劃分,政黨席次可能產生劇變,恢復國民黨國會多數黨的地位。種種民主改革 政策會繼續停滯不前。因為民進黨無力推動改革,而國民黨至今在基本上也還是拒斥改革的。

朝野民眾欠民主精神

  最後,民主體質的改善是最為困難的。朝野政治精英和一般民眾至今仍然欠缺民主精神。從罷免案可以看出,傳統的德治人治觀念依舊是大多數人,特別 是在媒體發表言論者的重要特徵,大部分人多沒有掌握道德和法治的分際。把對手當敵人,傾全力鬥臭鬥垮,是鬥爭,不是民主。在鬥爭過程中,很奇怪地,原本邪 惡的人也成了正義之士。

  近年來媒體炮製出來的「名嘴」政治,儼然成為社會正義的主流,其實是偏離民主精神的。單單就那幾個人壟斷輿論本身就是反民主的。民主體質的改善本來就是民主化過程中最艱難的,又碰到名嘴和爆料這樣亂流,民主的體質反倒是更為惡化了。

  經過以上的分析探討,台灣民主政治這些嚴重的問題,恐怕不是三、五年可以解決的,也不是再一次政黨輪替執政就可以解決的。我們顯然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更多的心力,來推動民主政治的改革!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