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 聯合報╱02/13 社論】
今天是除夕,闔家大團圓的日子;人們圍爐共度佳節,也要慶賀台 灣經濟已漸走出金融海嘯陰影、國家發展正漸走回中間路線。去年此時,許多上班族被迫休「無薪假」,如今多已重返崗位;去年此時,扁家弊案仍糾纏社會人心, 如今司法逐步重拾真相和正義,陳水扁已形同歷史塵埃。台灣已在重新出發的路上緩步前進。
說是「緩步」,主要是過去一年整體的進展速度不快,有些部分雖較為顯著,有些部分仍然相當遲滯。其中,人們感受較清晰的是:兩岸關係趨於和緩,外交上免於 無謂的角力,兩岸直航增添許多便利,陸客來台則穩定成長。對內而言,景氣好轉跡象明顯,許多產業接單爆量,二○○八年第四季經濟負成長八點七六,去年第四 季則已轉為成長六點八九。
在另一方面,台灣政局的確出現停滯、乃至欲進還退的狀況,許多民眾為此憂心忡忡。主要是,在大環境起伏及在野黨催逼的夾攻下,馬英九的溫和領導似顯得力不 從心,聲望更一路下滑。執政黨連吃幾場選舉敗仗,就連藍軍立委都唱起反調,黨政大權在握的馬英九反而陷入更深刻的領導危機。
馬英九治國的困境,來自他個人風格與社會期待的巨大落差。在個人因素方面,馬總統低估了台灣十多年政治鬥爭所留下的心理不安和價值分歧,他企圖以無為的方 式讓社會創傷自然癒合;但這種柔性策略,卻給在野陣營大肆反擊的機會,他幾難招架。在社會因素方面,許多民眾都希望台灣在二度政黨輪替後儘速回歸正常;但 馬總統的消極策略卻難奏急效,民眾對他的支持很快轉為失望。
對於民意期待的落空,馬總統已有警惕。去年八八水災,南部發生嚴重土石流及水患,小林滅村,許多人無家可歸;在滔天民怨中,馬英九換下劉揆,改由民意敏感 度較高的吳敦義和朱立倫組閣。縣市長選舉失利後,馬總統更召回金溥聰掌黨機器,雖未挽回補選頹勢,但在地制法一役有效重振藍軍士氣。最近,陳聰明遭彈劾去 職,馬總統改提黃世銘為檢察總長;乃至SOGO案和台新金控案的進展,都可見到政府積極作為的企圖。民意的無情,果真是鞭策執政者的最佳動力。
但進一步看,將國家的全部責任都堆在總統身上,因為些許小事就搞得舉國激憤難安,其實是不成熟、也不成比例的事。台灣人的政治焦慮,一大源頭來自政客煽動 語言的撩撥,這種嗆聲文化無助解決今天的民主困境,卻大量沉積在人們思維的淺層,不時隨著情緒反射拋出。政黨已兩度輪替,但朝野仍在用十幾年一成不變的語 言對話,即可知雙方思維已趨僵化及窄化。民眾應該意識到,台灣必須尋求更深層的思維,才能使擱淺的民主政治脫困。
以進口美國牛肉和疫苗施打爭議為例,其中有些討論是有意義的,也糾正了政府的錯誤;但有些論點卻是民粹及反科學的,不僅誤導視聽、造成不安,更擴大了風險 與代價。更複雜的議題如ECFA,討論重點早應由「該不該簽」移到「該怎麼簽」,但執政黨說不清楚簽約利弊,就給了在野黨借題發揮的機會。一年多來,同一 話題一直在原地循環打轉,不正是淺層思考導致的無謂躁動嗎?
歲末年終,人們用比較有距離的心情回顧過去一年的起起伏伏,也許會有不同的感受。與扁政府時代動輒搞公投、正名制憲相比,無論ECFA、美牛、疫苗或直 航,至少都不是假議題,只是大家還沒找到更清晰的國家願景,所以也就無法展開更理性的討論方式。這個政治困境,其實不是馬總統一個人的;台灣是大家的,政治是全體公民的事,要靠大家一起突破。 古人說 :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Saturday, February 13, 2010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