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06, 2010

奧巴馬太謹小慎微



假設1932年的美國總統選舉發生在1930年,即「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初期,假設還是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獲勝——儘管不是1932年的那種壓倒性勝利——後來的形勢會多麼不同啊。面對產出和就業大滑坡,羅斯福也許只能望而興嘆。而民主黨 獨領風騷幾十載的局面恐怕也不會出現。
 
藉著這類機緣,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但這次有所不同:此次危機將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推上台,正是經濟接近要崩潰之際。
 
(還有許多人)當時指出,必須採取大力度的激進政策。唉,美國政府沒有出台這樣的政策。我在200924日(奧巴馬上台伊始)指出:「這不是壓倒性的 財政刺激方案,出台的方案規模太小、過於浪費、重點過於模糊。」一週後,我問道:「巴拉克奧巴馬作為總統是否已經失敗?在正常時期,這將是個可笑的問 題。但目前是非常時期,是面臨巨大危險的時期。現在,美國新政府可以聲明對繼承的政策「遺產」不負責任;但在不遠的將來,它將必須負責。現在,它可以提供 解決方案;將來,它自己將變成問題。現在,它掌控著時局;將來,它將被時局掌控。如今,做得太少遠比做得太多更危險。」我說得沒錯。
 
政策方向是正確的:政策制定者(儘管不是所有的經濟學家)已經從上世紀30年代汲取了許多教訓。有識之士知道,有必要實施激進的貨幣和財政擴張政策,同時重組金融業。

但是,正如奧巴馬首席經濟顧問拉里薩默斯(Larry Summers)曾經說過的那樣:「當市場過激時,政策制定者也必須採取過激的行動。」遺憾的是,美國政府未能聽取他的良策。這讓反對派可以宣稱,刺激政策是無效的。其實只是力度不夠。
 
結果是,美國政府失去了公眾的信賴,也喪失了再次實施財政擴張政策的機會。而由於美聯儲(Fed)也過於謹慎,美國很有可能長期深陷經濟增長疲弱和失業率高企的局面。在國內和國際上發生政治摩擦的可能性同樣也很高。
 
確,有關布什政府最後幾個月和本屆政府頭幾個月出台的各項政策都聊勝於無的觀點,在美國國內引起了奇怪的爭議。美聯儲前副主席艾倫布林德(Alan Blinder)和穆迪(Moody's)的馬克贊迪(Mark Zandi)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辯稱,這種批評是錯誤的。他們採用一個標準的宏觀經濟模型,評估在不實施任何干預,即沒有金融干預(包括貨幣政策)以及財 政舉措的情況下,結果會怎樣。他們得出結論稱,如果沒有採取任何政策舉措,國內生產總值(GDP)從波峰到谷底的下跌幅度會接近12%,而實際情況僅下降 4%(見圖表)。
 
同樣,失業率本應達到16.5%的峰值,而實際水平是10%。在產出更大幅下跌的那種情況下,2011財年的財政赤字會高達2.6萬美元。如果不出台任何金融政策,而只採取溫和的財政應對措施,後果也會是災難性的。反過來效果會好一點。
 
們的意思是,20092月推出的溫和刺激方案(規模僅為當年GDP5.7%,並分攤到好幾年實施)對經濟做出了積極貢獻。這受到了國會預算辦公室 (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分析結果的支持:2010年美國GDP將在刺激下增長1.5%4.1%,失業率將下降0.71.8個百分點。
 
些人相信,如果沒有政府干預,私人經濟部門總是處於均衡狀態——這些盲目樂觀的人當然不讚同上述觀點。我希望,在不傷害數億人的情況下,能以某種方式進行 這個實驗。但我覺得以下觀點相當荒謬:任由金融體系大片崩潰,避而不採取非常貨幣政策,竭力消除財政赤字,會有利於經濟迅速而持續的復甦。
 
然而,與其它發達國家的形勢相比,的確可以得出一個吸引人的觀點。美國的產出衰退(需求也是如此)相對較輕,但因為美國生產力飆升,就業的下降規模就異常龐大(見圖表)。國會預算辦公室對刺激方案的初步分析中,沒有談到產出和就業變化情況的對比。
 
於美國是本輪金融危機的「震源地」,產出下降較小規模,都會顯得非同小可。此外,既然財政和貨幣刺激直接針對的是需求和產出,而不是就業,所以這已經算是 一種政策上的成功。另一方面,美國的管理人員在這個時候也動輒就愛解聘員工。無疑,這一定程度上源自建築業的萎縮,但一部分也肯定源自美國企業可以輕易解 僱員工,以及經濟低迷時期經理人希望通過裁員來維持利潤。
 
於失業大幅增加,人們開始辯論,當中有多少是屬於結構性失業。從歐洲經驗來看,我認為,任這種情況發展下去,結果肯定會演變為結構性失業。短期而言,要防 止這種情形,最簡便的方法是擴大需求,從而擴大產出。由於勞動力市場明顯供過於求,通脹威脅微乎其微——更多的是通縮風險——而債券和外匯市場的形勢對進 一步實施貨幣和財政刺激也沒有任何約束,因此這些都是必須實施的政策。然而,美聯儲似乎決定埋頭大睡,而政府已經喪失了主動權。

後會發生什麼情況?我猜想,在中期選舉之後,東山再起的共和黨將提出新的減稅措施,而無視財政赤字。他們將佯稱這與任何遭受非議的刺激措施無關,儘管它與 增加財政赤字、從而抵消私人部門節省開支之舉大體上是一回事。這將讓政府陷入困境。政府將須在否決和接受減稅措施之間做出選擇,而共和黨將因提出「遊艇豪 宅引導」的復甦策略而受到稱許。有復甦總比沒有好。但結果本應比現在好得多。本該大膽出手卻謹小慎微的人將會付出沉重代價。
 
匯豐銀行公文/ 譯者/君悅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