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27, 2009

台灣的言語霸權

台灣島內近日紛擾了一段時間的所謂「范蘭欽事件」,在馬英九親上火線「滅火」之後終於基本上消停下來了,但這件事至今仍餘波蕩漾,頗值得人們反思。


反思一,郭冠英雖然是個公務員,但他並未以公務員的身份,而是匿名在私人網絡上發表文章,卻遭到如此空前的追殺和嚴厲的懲處。台灣一向引以為傲的所謂「言論自由」真的存在嗎?


反思二,「台獨」人士不管在朝在野,也無論官大官小,成天叫囂「台獨」(陳水扁掌權時豈止「叫囂」而已!),說這是「言論自由」;而小小公務員郭冠英卻因 幾年前匿名發表過文章,表示他「贊成統一」,卻被指責為「與身份不符」、「大逆不道」,必欲殺之而後快。台灣是否只有「台獨」人士才有「言論自由」?


反思三,「台獨」人士罵「外省人」是「中國豬」,動輒要他們「滾回中國去!」從來也沒有人追究;而郭冠英罵「本省人」是「台巴子」,卻遭到如此淒慘下場,台灣還有沒有「公平與正義」?


反思四,小小公務員郭冠英匿名說台灣是「鬼島」,固然偏激不當,被指責為「辱台」也不算冤枉;但陳唐山當「外交部長」時公開辱罵新加坡「是個鼻屎大的國 家」,「沒有LP」,這「辱人之國」是不是比「辱台」更加嚴重?那公開以「外長」身份侮辱別國的陳唐山,應不應當受到更加嚴厲的懲處才算公道?而現在陳唐 山現在仍然拿著公家大筆的退職祿,而且還要競選台南縣長,而郭冠英不僅退職俸不發甚至連已經發給他的三月份薪水都要被追回,這是否合理?


反思五,綠營的莊國榮當「教育部」高官時公開挑撥省籍情結,台灣政治大學要解除他的教職,馬英九竟親自出面為他說項;而藍營的「外交部」小官郭冠英匿名發 表「不當言論」,馬英九卻親上火線嚴辭指責,說「新聞局」開除郭冠英「處置得當」。這兩件事性質類似,而馬英九卻為何態度不一、標準不同?


反思六,主張兩岸統一的郭冠英「出事」後,除了李敖、石之瑜等少數正義人士敢以公開站出來說幾句公道話之外,台灣主流輿論幾乎不分藍綠一概嚴加抨擊,這又是為什麼?


台灣真的生病了嗎?上述現象不難悟出:

其一,國民黨雖然已經重新執政,政治實力遠大於綠營,但奇怪的是綠營仍然掌握著台灣的話語霸權。陳雲林訪台是一例,CECA是一例,如今「范蘭欽事件」又是一例。就像有位學者所形容的,台灣輿論的基本形態仍然是:「綠營出題,藍營答卷,綠營打分!」


其二,「謬論說多了也成了真理」,即便是傾向藍營的媒體,以及大多數藍營的政治人物和學者,經過多年來被綠營輿論所熏陶,許多觀念已經被「綠化」而渾然不 知。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稱大陸為「中國」原本是「台獨」人士的專利,而經過民進黨的八年執政,現在就連大多數藍營人士和傾向藍營的媒體,也幾乎眾口一詞稱 呼大陸為「中國」,豈不怪哉!


其三,以馬英九為代表的許多藍營「外省人」,不知何故,內心深處的「原罪感」始終揮之不去,碰到「本省人」就莫名其妙地象矮了半截,往往不問是非曲直,一味妥協退讓。其結果不僅無助於「族群和解」,反而「助綠為虐」!


如此狀況,實在令人擔憂!依筆者看來,要想從「范蘭欽事件」吸取教訓,與其指責綠營「囂張」,倒不如首先從藍營特別是從馬英九執政團隊檢討開始!


(作者 徐博東 :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

Tuesday, March 17, 2009

郭冠英事件的真相是什麼?


郭冠英事件的真相是什麼?

(作者 石之瑜,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2009-03-17


幾篇兩到三年前以范蘭欽為筆名的文章,文中出現如台巴子或鬼島之類的遣詞用字,給人歧視台灣的感覺,也出現如高級外省人的自況。突然在這幾天,這批舊文章引起軒然大波,並指向駐加拿大的公職主管郭冠英。民進黨人及台獨名嘴將責任歸在馬英九政府,他們堅定要求將郭冠英徹職查辦。


文章為什麼是三年前出現的?為什麼到今天才追繳他?當然一切都不是在歷史真空中發生。

回到2006年,是陳水扁發動去中國化運動的高峰,有些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台灣民眾,於是對自己的存在備感困惑。外省人中若有產生這樣困惑者,毫不稀奇,郭冠英可能就是其中的典型。

他在去中國化的高潮中寫文章調侃自己是高級外省人,不但不是今天攻擊他的人所說的,高高在上,反而更像是被貶抑到無地自容之後擺出的一種假傲慢,遮掩自己受傷的心靈。郭冠英那種可能是受傷在先的感覺,與批評他的人深沉的悲情,實應相互同情。

但奇怪的是,如果他的文章這麼令人憤怒,民進黨執政的時候,為什麼這些今天追繳他的人當時不處理?他在扁政府時代早就一直任職了,如果說馬政府是縱容了郭冠英的高級外省人論,扁政府豈不是始作俑者,才讓他當時的高級外省人之說,在兩年多以後還可以重見天日?

重見天日是件更奇怪的事,誰會在幾年後去挖出這篇文章來看,甚至斷章取義地把可能是時代背景造成的受傷者遮羞的哀鳴,扭曲成高高在上的得意外省人?

只要看范蘭欽最近半年發表的文章就會恍然大悟。筆名范蘭欽的寫手近一年來翻箱倒櫃的整理歷史資料,針鋒相對地把台獨最珍貴的史論,一一推翻。

他以為馬政府執政之後,對於台獨史觀的批判應該可以重見天日,於是把壓箱的寶貝傾巢而出,引發注目,他沒有想到自己觸犯的不但是台獨的禁忌,也困擾了為了選票而已經願意泰半接受台獨史觀的馬英九。

為了保護被范蘭欽拆解的四分五裂的台獨史觀,對他進行搜索追繳,因而同時是受到感情與現實的雙重需要所驅動。追繳范蘭欽的結果,是挖出了郭冠英,而郭冠英的高級外省人自況,提供了最好的切入點。

也許這個切入點太好了,以致於忘記他是在扁政府時代就已經以公開的身分寫出高級外省人的話語。他對扁政府的抗議意味濃厚,猶如是在自尊掃地的情況下,故意唱反調說自己高級,很像金大班宣告他的最後一夜。台獨當時不介意,恐怕是因為當時沒有人敢挑戰台獨史觀,所以郭冠英是誰,根本就沒有人要理。


馬政府上台,不但郭冠英放輕鬆,連范蘭欽也跟著鬆懈。他們沒想到,台獨這時是在背水一戰的情境中。一言以蔽之,台獨要斬除郭冠英,乃是要摧毀范蘭欽,而摧毀范蘭欽,正是為了台獨史觀留下最後一點面子。

可以說,孤立起來看,郭冠英事件是官員歧視台灣的個人道德問題;稍微展開一點來看,是台獨自己種的果得的因的輪迴;展開更長遠來看,就不過是中國歷史上層出不窮的文字獄另一次陰魂不散,但微不足道的泡泡罷了


Monday, March 09, 2009

介紹 ""B型的台獨"

型台獨 國王新衣》

作者:于振淩 台北縣新店市 文化工作者 (3/02/2009)

  觀察數十年來兩岸政治號召的變遷,是件有趣之事。從中,也能看出國民黨具有何種身份證明,與其今後必然的言行。

   毛澤東、蔣介石時期,兩岸政治號召的共同特質是「要統,反獨,要武」,「解放台灣」對「反攻大陸」。鄧小平、蔣經國時期,兩岸政治號召的共同特質是「要統,反獨,不武」,「一國兩制和平統一」對「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江澤民時期,大陸仍為「要統,反獨,不武」,台灣開始變質成「不統,要獨,不武」,李登輝提出「兩國論」對抗「一國兩制和平統一」。胡錦濤時期:大陸改為「促統,反獨」;軟的更軟,硬的更硬,台灣已變質為「反統,要獨,不怕武」,陳水扁繼續 以「兩國論」對抗「一國兩制」、繼續否認「九二共識
2008年,僥倖鹹魚翻身的國民黨頗為那個貌似合理的「不統,不獨,不武」號召而自以為是、洋洋得意。對於島內選民來說,「不統,不獨,不武」充其量僅與「有夢最美,希望相隨」一般具有欺騙功能,對於國民黨來說,「不統,不 獨,不武」其實不諦是「脫胎換骨、東方不敗」的絕命招數。

  在和諧、和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潮流下,此前十多年來島內李、陳 兩人的號召,已證明違反中國人常識,毫不可取,斷不可行。大勢所趨,國民黨只能被迫在門面上飾以「不獨,不武」,藉此欺騙海峽兩岸及海內外中國人,而真正 唯一在做而非被迫去做的,說穿了,是延續李登輝的「不統」。只有向洋[註: 山姆]大人宣示能做到「不統」,國民黨才能獲其認可,從而領到B型台獨(就是獨台)的身份證明。

  然而,國民黨若明火執仗地去做「不統」,未免太明目張膽,過早暴露出B型台獨的身份證明。除了上述被迫裝飾的「不獨,不武」 門面,國民黨仍需塗抹其他玩意,才能在那個已如國王新衣的B型台獨身份證明上,多添幾筆迷幻色彩。那麼,國民黨究竟還能矯飾什麼呢?既然,早已將孫中山和平奮鬥救中國的遺志棄如敝屣,自認為仍以「中國」為姓的國民黨恐怕仍舊只能拾起洋大人雅惠,拿著台灣可笑可恥的「民煮漬油」面向彼岸以推卸中國統一的歷史責任,並且,刻意漠視島內「要統,反獨」的民心、甚至在法律上繼續「民煮漬油」地歧視來自彼岸的同胞。

  依靠「不統」獲洋大人認可,國民黨自不敢與洋大人唱反調。國民黨當然要繼續「不統」,不僅無能、不能「反攻大陸」,當然更無能、不會、也不必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只有延續李登輝的「不統」,只有在「統?不統!」一點上繼續朝秦暮楚、反反覆覆、進兩步退三步、前言不對後語,才是國民黨唯一出路,也是其今後必然的言行。只有延續李登輝的「不統」,去中國化的教育政策才得以繼續推行,B型台獨才得以代代相傳、生根茁壯,國民黨的身份證明才得以每四年「民煮漬油」地從洋大人那兒更新 一次。

  站在行正道、大一統的中國人立場觀察,國民黨「不統,不獨,不武」的號召,與李、陳兩人相比,並無二致。「不獨,不武」是假,否則何必購買洋大人軍火?「不統」才是真,匪此不足以鹹魚翻身。民進黨若不能從國民黨那兒學到點什麼或二黨乾脆合併成一「獨台黨」,民進黨再想「民煮漬油」地跟洋大人領取新的身份證明,「在我們這一生要看到」都不太可能了(套馬英九就職前接受美聯社專訪時用語)。難道,江湖上還有比國民黨「欲練神功、 必先自宮」的「不統」更絕命的招數?


Big Eagle 註: 于先生之文沒有給定義除了"B型台獨"之外的其他台獨. Big Eagle 乃依血型來編列"台獨"類型如下:


A 型台獨: "不統, 不獨, 不怕武"; (經國時期)

B 型台獨: "不統, 不獨, 不武"; (馬英九時期)

O 型台獨: "反統, 要獨, 不武". (李登輝時期)



Wednesday, March 04,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