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25, 2006

台灣民主政治的困境

Big Eagle: I have posted Prof. Chu's article before. Prof. Chu's comments are always very thoughtful and rational. He is a model of scholar.


瞿海源

2006/7/4 / 蘋果日報


   罷免陳水扁總統案未能通過,整體政治局勢雖稍見緩和,但陳總統和民進黨還沒有脫出政治困境的有效作為,政治情勢依舊險惡。如果民進黨黨政高層依舊無力脫 困,只有等待北高市長選舉、立委選舉乃至總統大選來加以懲罰。不過,深入探究政局陷入如此困局的根由,就會發現台灣民主政治存在著極為嚴重的問題,這不是 陳水扁下台或民進黨選舉失敗失去政權就可以解決的。

  這些嚴重問題會持續到下一個2008年新總統產生,甚至更長的時間。這些嚴重問題至少包括中央民主政制問題、總統能力與決策機制問題、惡質國會 政治、以及民主體質問題。從這四個核心的根本問題去評估台灣民主的前景,很難令人樂觀,我們勢必還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建立真正有效運作的民主政治。中 央政制造成總統職權界定不清,國家整體行政部門效能因而產生問題。

  陳水扁總統在權力的行使上,問題叢生,是六年來施政不順的主要癥結所在。即使經過權力下放的宣示,尚未顯現明顯的校正效果。因為權力下放不下放仍然是由總統來決定。其實,這應該制度性規範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要改革中央民主政制,確認究竟是總統制還是內閣制。

  然而這個中央民主政制的改革必須經過修憲。在民進黨主政期間,修憲是極不可能的。除非民進黨提出的修憲版本超越統獨,就中央民主政制提供理性討 論的空間,以最大誠意尋求黨際的共識。比較更令人悲觀的是,中央民主政策的重建,即使在國民黨再贏得政權後,也是不容易達成的。

建構有效的決策機制

  經歷總統罷免案,讓人驚覺到總統能力與決策機制的嚴重缺失。更讓人心驚和擔心的,不是陳水扁有問題,而是馬英九也有非常嚴重的問題。2008 誰能當選總統固然還不能確定,但馬英九當選的可能性即使經過罷免案的重創,仍然是最大的。然而,馬英九在總統罷免案決策錯誤連連,顯露了馬英九本身能力以 及決策機制的嚴重缺陷。不只馬英九對罷免案的立場前後不一,而且明顯地受到深藍和宋楚瑜類似綁架的影響,更沒有能力確立自己的主張而說服己黨權力精英。

  其間,決策似也來自幾近不成熟的社會運動生手。單單是罷免理由都沒有說服力,構想出來的創意點子,諸如拜訪林義雄、國政顧問團員,以及策反綠色 立委,乃至種種喊話,不但都沒有效,更顯露不出有什麼成熟的政治智慧。罷免案不可能在立法院通過,而馬英九把罷免案處理成這個樣子,他的治國能力就很令人 擔心了。總統個人能力最主要的不是自己有能力獨「裁」,而是要有能力建構有效能的決策機制。陳水扁沒有建立這樣的機制,馬英九到目前為止,就台北市政和國 民黨的決策而論,也還是付諸闕如。

  台灣的立法院在所有政府機構中是民眾信任度最低的,就民意調查而言,老早就一直低於目前陳水扁的最低聲望。國民黨系卻以這樣惡質立法院的優勢阻 擾執政,實是台灣民主政治難以順利發展的主因。立委席次減半很可能使問題更為惡化。一方面,立委席次減半,立委權力就大幅膨脹。試想如果立委有一千人,立 委會有什麼權力,如果委員有三十人,立委權力有多大。另一方面,立委減半選區重新劃分,政黨席次可能產生劇變,恢復國民黨國會多數黨的地位。種種民主改革 政策會繼續停滯不前。因為民進黨無力推動改革,而國民黨至今在基本上也還是拒斥改革的。

朝野民眾欠民主精神

  最後,民主體質的改善是最為困難的。朝野政治精英和一般民眾至今仍然欠缺民主精神。從罷免案可以看出,傳統的德治人治觀念依舊是大多數人,特別 是在媒體發表言論者的重要特徵,大部分人多沒有掌握道德和法治的分際。把對手當敵人,傾全力鬥臭鬥垮,是鬥爭,不是民主。在鬥爭過程中,很奇怪地,原本邪 惡的人也成了正義之士。

  近年來媒體炮製出來的「名嘴」政治,儼然成為社會正義的主流,其實是偏離民主精神的。單單就那幾個人壟斷輿論本身就是反民主的。民主體質的改善本來就是民主化過程中最艱難的,又碰到名嘴和爆料這樣亂流,民主的體質反倒是更為惡化了。

  經過以上的分析探討,台灣民主政治這些嚴重的問題,恐怕不是三、五年可以解決的,也不是再一次政黨輪替執政就可以解決的。我們顯然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更多的心力,來推動民主政治的改革!

Monday, July 24, 2006

解讀陳水扁的"民主困境與政治道德"一文

阿扁曠世長文讀後感
南方朔 7/25/3006

 當代愛爾蘭女詩人伊芳.波南EavanBoland,1944-)曾寫過一首〈漂亮話〉。她說道,人們拚了命的拗扭著言語,而言語則痛若的翻滾折騰,最後是所有邪惡的東西都被隱藏在漂亮話裡,它們蹲踞著、伺機、準備展開反撲。詩裡說道:

我們將活在,我們已活在

那被語言所遮蔽的地方,它充滿危險

我們將成為,我們已成為

那邪惡匿藏的國度之子民

因此,活在這個政客愈來愈巧言善變,愈來愈懂得藉著折磨語言而將他們自己匿藏起來的時代,我們其實已像伊芳.波南所說的那樣,活在語言所遮蔽的危險中。而要逃避危險,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對政客的漂亮話提高警覺,注意它到底暗嵌著甚麼邪惡可怕的東西。

而毫無疑問的,阿扁在民進黨全 代會前夕的那篇〈民主困境與政治道德〉,就是詭異至極的一篇作品。文章裡,我們見證到了一個人他無論甚麼都不相信,只相信權力時,連他的語法也都顛覆掉了 人性的常識。於是,這段才說「不止一次,有過就此告別政壇、遠離是非的念頭」。但他是要辭職嗎?當然不,因為緊接著又有「賜我力量,繼續承擔,完成未竟的 使命」,語言的常規,是與不是的分界,全都在這種詭異玩弄的修辭詭辯術裡被消除。

再例如,他這邊才說「我們不能讓仇恨的語言與情緒繼續蔓延下去,不斷腐蝕台灣社會賴以為繼的互信基礎」,看了這樣的說法真讓人感動的想痛哭流涕,但且慢,因為立刻又跑出「國家認同分歧是威權政府埋下的種子,現在還有很多暴行未處理,只有徹底追究,正義才能伸張」。

坦白說,這些讓人看了不知所云的說法,其實也就是英國文豪歐威爾在《一九八四》裡所說的「雙重言說」──那就是真理即說謊,愛即恨,戰爭即和平,善良即邪惡,反之亦然。當所有的是非真假全都被抹除,權力即一切即可望成真。

而最可怕的是這一段:「舊有的政權挾著過去所擁有的龐大權力基礎,不時對新政權進行全面的抵制與挑戰,拒絕承擔正常民主國家忠誠反 對黨的角色,藉由癱瘓政府的運作,製造社會的動盪以遂行奪權之目的,所呈現的不是民主的深化,而是民主的衰退。」這是我自出生以來所聽過的最邪惡謊言,他 企圖用新舊二分對立來遮蓋其貪腐濫權,他所謂的「正常民主」就是A錢也不能有意見的民主,否則就是陰謀,就是奪權,甚至連揭弊的媒體也都被隱射進了舊政權 的「權力基礎」中。在看完這篇文章後,我已真正理解到甚麼叫做邪惡,為甚麼今天台灣會搞到如此千瘡百孔的局面。有了這樣的領袖,台灣還需要敵人嗎?

Wednesday, July 19, 2006

細說本土

「本土」並不存在

陳浩

這個標題不是我自己想出來的,我只是引用大江健三郎在一九七零年發表的【沖繩札記】第九章的標題,這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文學家說:「我每次寫下『本 土』這個詞時,心裡都有一種牴觸感,也會鼓漲起一種異物感。它跟一種有條件的欲望緊密相連,令我無法釋然。『本土』究竟是什麼?」

大江健三郎的疑問是:「『本土』的日本是什麼?」札記發表後的兩年,一九七二年美軍結束託管將沖繩「歸還」日本。琉球王國曾以中國為宗主 國,日本帝國主義併吞了琉球設沖繩縣,甲午戰爭後又取得台灣,對兩地進行「日本化」「近代化」的殖民統治,太平洋戰爭的最後階段,美軍攻佔沖繩,戰況慘 烈,沖繩人血流成河,戰後美軍設軍事基地,施行近二十八年的軍事託管,期間沖繩人無身分,蒼涼的悲情,詩人以「孤島苦」名之。在沖繩札記裡,人道主義作家 大江面對沖繩人的處境反省著日本人權勢主義的態度。

所謂「本土」一詞,是在沖繩指稱日本,是日本人的發明。因為「日本不容在沖繩稱『日本』的,於是就搜腸刮肚想出『本土』一詞,它就是要把 『本土回歸』在這二十幾年中一步一步獲得承認,把真正沖繩的東西一點一點的吸食乾淨。」用今天流行的話說,發明「本土」一詞就是要消滅沖繩的「主體意 識」。戰後深切反省日本意識的大江健三郎說,除了曖昧的幻想,「本土」並沒有實體存在,「如果不相信虛像『本土』的人被從正面撼動,那麼我們『本土』人的 虛假的安寧就會立即煙消雲散。」

看到這裡頭還沒有暈的讀者,剩下兩種人,一種會猜我大概是要套用大江厭惡「本土」之說,批評台灣的本土論述;另一種剛好相反,認為大江的批 判提供台灣主體論述的堅強支點。其實,偶而讀到的「沖繩札記」是一本有清澈反省能力的大師之作,沖繩離台灣如此之近,我們的理解又離它如此之遠,大江寫的 是三十六年前的沖繩,映前照後,可供思索之處甚多,他以辯證「本土」語意作為全書壓卷,硬搬是搬不動的,我不免浮想的只是,近年我們在台灣所用的「本土」 一詞,又是根據什麼需要「發明」的?本土在哪裡?有這個地方嗎?非本土在哪裡?

如果本土指的是台灣,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說台灣要說本土呢?「本土」附加的「政權」如果是要相對於「外來政權」,意思是不是說「民進黨政權」 相對於「國民黨政權」?為什麼不直接說?李登輝總統當政的十多年國民黨政權是「本土」或「外來」?國民黨政權的「外來」時期是不是結束了?就像南韓直接以 「第五共和」名之「某非民主時期」,還是只要外省人血統者要參加選舉一天,就是外來?或者任何不以「台灣獨立」為執政理想的便是「外來」?「本土」是背對 於中國?或者只要主張不被中國統一就是「本土」?說大白話為什麼會不夠用?

(取自中時, 7/20/2006)


Monday, July 17, 2006

台灣歷史的一筆紀錄

台灣歷史的一筆紀錄—():

中時調查發現,四成四(44%)的受訪者認為親綠學者言之成理,陳總統應該下台。相對的,三成二(32%)的民眾認為應該讓阿扁做滿任期。

統計分析發現,泛藍民眾八成二(82%)希望扁下台,中立民眾也有五成(50%)認同親綠學者的呼籲。深綠民眾八成五(85%)挺扁,盼他繼續做下去。

親綠學者發表聲明籲扁下台,所展現的批判與反省能力,已經感動人民。調查發現,四成七(47%)的受訪者表示此舉對台灣民主發展有正面影響,二成一(21%)的人則表示有負面作用,五個百分點(5%)認為沒影響。

本次調查於十七日晚間進行,以台灣地區住宅電話簿為抽樣清冊,並以電話號碼的尾二數進行隨機抽樣。共成功訪八百零三位成人。訪問結果並依照台灣地區之性別與年齡分布進行加權。在百分之九十五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三點五個百分點。

世新大學為TVBS在七月十二日訪93820歲以上的民眾做的調查, 在吳淑珍坦承是由黃芳彥拿了SOGO禮卷後, 有六成一(61%)認為扁應下台. 偵查前扁說如果吳有收SOGO禮卷, 他就下台.

Saturday, July 15, 2006

談”學者亂台”說

但要求執政者對自己的失格與無能犯下的具體錯誤,擔負起基本的政治責任。這不是什麼超高道德標準,而是一個最平穩而 有理想性的路,也是多數人理性的選擇。

學者亂台

顧爾德 --「民主政治和台灣認同的道德危機」聲明發起人之一

一位共同發起〈民主政治和台灣認同的道德危機〉聲明的朋友,接到一位未相識者來電痛罵,說這些人是「學者亂台」。

一個「亂」字,點出了台灣社會對總統親信與家人涉入弊案,以及總統是否應下台負責的複雜心理。在「亂」與「安定」之間,正常、理性的平凡公民,都會選擇後者,更不用說那些被譏笑為「躲在象牙塔裡」的學者。

誰會想不過著安穩地過著適性自足的生活,而處心積慮想著製造一個亂世,再讓自己投入而承受紛亂之苦?有一種可能,這些人相信「亂世出英(梟)雄」的傳說,他們視當權者「彼可取而代之」,想一將功成萬骨枯,讓自己藉亂世而成就功名。

相對的極端是,安定是一種幻象,一種自我麻醉的嗎啡,讓你忘了現實社會的亂,你擔心更亂,又沒有看到一個走向安定之路,所以選擇相信虛幻的「安定」,讓自己日夜承受著實然存在的不之安之苦,亂世其實已存在。

上述兩種兩種極端之間,而第三種更符合事實的可能是:變動是一種常態,而只要在變動中總有危機、轉機與高峰。若面對每一種情勢,我們慎重以待,選擇一條通往更開闊的平原坦途,我們可以在變動中向上發展,轉亂為安。

台灣目前的現狀比較像第三種,而各種政治勢力,因其自身利益的考量,想把台灣帶往第一或第二條路。至於引起綠營執政者「震撼」的〈民主政治 和台灣認同的道德危機〉聲明,則是在第三種符合事實的現狀下,來因應眼前遭遇的問題。遇到亂象,就以嚴肅而慎重的態度來處理具體問題,讓它朝好的方向發 展。聲明內容的確站在一定的道德高度,但要求執政者對自己的失格與無能犯下的具體錯誤,擔負起基本的政治責任。這不是什麼超高道德標準,而是一個最平穩而 有理想性的路,也是多數人理性的選擇。

綠營支持最關心的問題是:陳水扁總統有到「罪大惡極」的地步嗎?我的答案是:「沒有」;阿扁下台後的繼任者會更好嗎?我不確知;藍軍難道不會混水摸魚、乘機獲利嗎?很有可能。最重要的問題是,台灣會不會更亂?以及,這份聲明是否對藍綠雙重標準?

沒有罪大惡極,但以台灣公民已具備的民主素養為標準,陳總統任內發生的弊案與施政的無能,已經有很正當的理由要求他下台負責。至於對繼任者 以及後續政爭的憂心,那就讓我們自己回想一下,一九八年代到九年代初,我們曾經多麼義正辭嚴地批判那些不適格、違法亂政者,我們曾經讓傲慢的威權統治 者在我們面前伏首。當時,可曾減少我們經濟與其他社會福祉?沒有。正因為我們當時有這個信心、力量與期許,讓台灣的政治、社會、經濟與文化的品質同時向上 提昇。更何況,十幾年來的民主建構,已經讓我們在制度上,在民間社會的力量上,更有能力來對抗制衡惡質的政治力量。

那麼,這份聲明對藍綠有雙重標準嗎?若從這些起草者過去為建構台灣民主政治與公民社會曾經參與的實踐過程中,他們對威權國民黨威的批判具體 拆解,用陳總統的話,已到「罄竹難書」的地步--今天在朝者有誰曾經像紀萬生一樣在獄中橫冷對特務的精神肉體凌虐。更重要的是,假如我們對當下已經發生的 亂象姑息,就是在自我放棄制裁未來可能發生的亂象之權力。如果我們二十年前就對威權國民黨的「安定牌」嗤之以鼻,今天我們的民主智能會倒退到相信民進黨的 「安定牌」嗎?

在劉大任早期小說中,我們看到了那些曾經是少年中國風雲人物的國民黨菁英,為了國民黨在台灣給他們的「安定」,讓自己成為漸凍僵化的老人,只能沈醉於少壯未酬之豪情。我們要讓少年台灣的豪情壯志,陪著一個不適格的領導人沈淪,成為一個永遠不可能實現的夢幻嗎?

你要漸凍人的安定,還是勇敢地處理變局,讓台灣從亂中脫身?

Big Eagle says: !!” = Bravo!!

Friday, July 14, 2006

民主政治和台灣認同的道德危機

民主政治和台灣認同的道德危機

─我們對總統、執政黨和台灣公民的呼籲

台灣憲政史上第一次總統罷案雖已落幕,可是總統家人和親信涉嫌弊案所引發的社會政治動盪仍未平息。政治領袖及其周邊人士涉及弊案,是民主社會常見的道德和 領導危機,也是我們透過反省和檢討,以提昇民主品質的契機。令人遺憾的是,政治領導者卻以動員族群情感來取代反省。更令人憂心的是,民眾,甚至學界,則以 認同立場來壓抑對民主理想的追求。結果是,我們的民主品質無由提昇,我們對台灣的認同也成為空洞的口號。

陳水扁總統的親信與家人,陸續遭指控涉入各類弊案、關說、和收賄,他的副秘書長及女婿已先後遭羈押、去職、甚至被起訴。總統對外代表台灣全體人民, 對內統帥三軍,重要榮典頒授以及法律均以其名義發佈,無疑是全國最崇高的職務。任何人擔任這個職務,都必須受到人民的尊敬與信賴。而且,總統對公共政策和 國家的走向擁有決定性的影響力。當總統失去人民的信任,政府的政策和作為,也將受到人民的懷疑。我們期待陳總統體認這個職務所賦予的重大責任,以及政治責 任與法律責任的區別。在已經失去道德威信和人民信任的時候,我們呼籲陳總統慎重考慮辭去這項職務。

罷免案的結果顯示,陳總統仍然享有足夠的權力和影響力,來護衛他的職位。他如果願意在這個情況下主動承擔政治責任而辭職,將為台灣民主樹立難得的範例。他的辭職將對台灣政治做出巨大的貢獻,對台灣民主發展也將有深遠的影響,其價值遠超越司法正義所能衡量。

民進黨是台灣第一個本土政黨,不應輕忽自身所擔負的歷史責任;應以台灣民主政治長遠發展的歷史高度處理目前的政治危機。民進黨在黨綱中宣示追求的政 治藍圖是為提供人民追求自由、民主、幸福、正義及自我實現之機會。如今,民進黨能否以自我反省批判的態度,處理首度執政即遭遇的重大危機,正足以檢視其能 否信守黨綱所揭櫫的政治理想。

而對台灣的公民,我們呼籲:讓我們以民主的價值和理想,來豐富我們對台灣的認同。當我們因為認同立場,而放棄對提昇民主的追求,我們其實也殘害了我 們的台灣認同。台灣認同目前正遭遇著艱難的挑戰。外部,我們面對中國崛起的強大軍事威脅和經濟影響力;內部,台灣民眾的認同仍處於分裂的狀態。民主品質的 提昇,是台灣認同目前唯一可恃的基礎。如果沒有高品質的民主生活,我們如何說服自己及他人,為台灣奉獻心和力?義大利民族主義運動領袖馬志尼在建國運動 中,告訴他的義大利同胞:「如果有一天義大利人不再追求自由和民主,我將以身為義大利人為恥。」我們則要如何對自己、對我們的後代解釋,我們今天的努力和 作為呢?

民主不只是一套安排政治權力的制度,它同時也是一個要求其公民不斷反省、有意識地更新,不斷充實其內涵、提昇其理想的道德社區。認同不應是一個區辨 敵我的口號,它更需要充實的文化價值做為其內涵。我們期待陳總統在這個民主的初生階段,體認他對未來民主發展可能發揮的關鍵影響。我們也期待台灣的公民, 用民主價值來豐富台灣的認同。讓台灣成為一個所有人都願意為它奉獻的地方,讓台灣成為一個值得所有住民驕傲的民主自決共同體。

發起說明

陳水扁總統的親信與家人,陸續因各類弊案遭羈押、去職、甚至被起訴。這不只引起社會政治動盪,也讓台灣民主政治與認同陷入嚴重的道德危機。這是陳水扁總統與執政黨的危機,也是所有台灣公民所要共同承擔與面對的考驗。

為了我們珍愛的民主價值與台灣認同,幾經慎重思考而起草〈民主政治和台灣認同的道德危機〉聲明,向陳水扁總統、執政的民進黨以及所有台灣公民提出呼籲。這分聲明已獲得許多來自民間社會各領域朋友的聯署支持。

七月十五日當天,我們將以誠懇而嚴肅的心情,向社會各界發表這分聲明,說明我們初衷,對民主價值、台灣認同以及眼前政治危機的看法,盼藉此喚起更多公民共同來思考因應我們所面臨的政治危機。

希望所有認同我們想法的公民共同參與聯署。

發起人

吳乃德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紀萬生美麗島受難者
張富忠美麗島受難者
范雲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吳介民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
黃長玲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吳叡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李丁讚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教授
林國明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徐斯儉中央研究院政治所籌備處助研究員
陳明祺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郭宏治專欄作家
陶儀芬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
黃洛斐社會運動工作者
簡錫堦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執行長

Thursday, July 13, 2006

深綠支持者太寵阿扁







沈富雄昨天(7/13/2006)特地致電台大醫院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柯文哲,表達支持與鼓勵,希望他持續加油。

沈富雄昨天還調侃柯文哲說,改革要等到加護病房主任動手已太慢,不管是台大醫院還是國家,在治理要上軌道,需要的是「預防醫學」,而非「加護病房醫學」,因為當病患送到加護病房,醫生們大都不敢動刀,總要急救個23次,病患已宣告無解之前,才徹底體認到為何當時不開刀

柯文哲提到,會造成今天的情形,是陳總統太寵夫人吳淑珍,而吳淑珍又很寵女婿趙建銘,一個寵一個導致無法收場。沈富雄不認同柯,他認為「問題不在這裡」,而是因為「深綠支持者太寵陳總統」,由於深綠支持者到今天仍「盲目」地支持陳總統,才會讓他的權力基礎如此深厚。

至於親率學者站出來,沈富雄認為這是「政治必然的現象」,不會很意外。他說,這些學界所擁有的地位與薪水,都不是靠當權者所賦予,不過,敢站出來發聲,心裡難免會有所顧忌,畢竟這波力量會產生反作用力。

沈富雄說,陳總統現在面臨的問題是,「道德缺憾、統治失效」,當綠營開始質疑陳總統時,陳總統的統治基礎將面臨挑戰,也會越來越薄弱。

沈富雄說,柯文哲也向他表示,發表言論時也是經過天人交戰的煎熬,才決定跳出來說話,但他鼓勵柯文哲說,「如果因為這樣就默不吭聲,那事情就都不用做了。」

「民進黨內講真話的人太少。」沈富雄說,這些人敢做完全沒把握的事,並受到外界質疑與民進黨有「恩怨、仇恨」等關聯,用放大鏡來檢視這私領域部份,他認為「聽聽就好」,這是政治鬥爭的正常手段,不用太在意,「這些人被圍剿」也在意料之中。

沈富雄坦言,這波宣言帶來的衝擊,大家都還在觀察,但殺傷力絕對大於藍營的罷免案,畢竟這是綠營裡頭發出的聲音;他也說,藍營自己也不清廉,怎麼敢出來丟第一塊石頭?

民進黨全代會因颱風延期一週,沈富雄說,「這是上天給民進黨的禮物」,民進黨應該利用這一週的時間,好好處理這波力量帶來的衝擊,包括「民進黨如何處理總統」以及「總統如何處理自己」也該有所討論,因為大家都在看。

沈富雄也以「防腐劑」自許,表示會ㄧ直留在民進黨內,「防腐劑要放在食物裡頭,而不是放在食物外面」,他舉林義雄支持宣言為例,如果林還留在民進黨,講話的影響力就很大,但可惜他已經離開了。

Wednesday, July 12, 2006

李遠哲退休後將新聘為特聘研究員,不受年齡之限制

中華民國95年5月10日人事字第09501316901 號令修正發布第3條及第13條條文 (李遠哲院長批准)

Big Eagle 評: 四月十五日評議委員會通過修法,五月十日就公布新條文了,根據法規,退休年齡限制要改變,一定需要照會考試院,所以這份公文一定是要院長簽署批文的,而且,一定要等考試院同意後,中研院才能公布」短短不到三十天的時間,跨院際的公文流程就走完了,李遠哲這時的「效率」,反而讓人會有更多聯想。--------

第13條 研究人員之聘期規定如下:

1.助理及研究助理之聘期,每次各為2年,於聘期屆滿前6個月,由所(處)務會議決議報請院長核定之。必要時,得由所(處)務會議評審通過,方得續聘。

2.助研究員之第1次聘期為5年。在第1次聘期屆滿前,經依聘審要點評審通過續聘者,聘期為3年;在聘期屆滿前未能升等者,不再續聘。升等為副研究員時評審成績特優者,得由所長(處主任)推薦,呈請院長核定其聘期至年滿65歲為止。

3.副研究員之第1次及第2次聘期各為5年,第3次以後各為3年;在每次聘期屆滿前,應依聘審要點辦理續聘。但於續聘或新聘時評審成績特優者,或已獲其他學術研究機構永久聘書者,得由所長(處主任)推薦,呈請院長核定其聘期至年滿65歲為止。

4.研究員之聘期至年滿65歲為止。

5.特聘研究員之聘期至年滿65歲為止。

6.年滿65歲之本院院士,得依聘審要點之規定,新聘為特聘研究員至年滿70歲為止。

7.獲得諾貝爾獎或相當之全球性殊榮者,得依聘審要點之規定,新聘為特聘研究員,不受年齡之限制,其聘期由院長提請本院院務會議決定之。

(更多詳細內容,請看最近一期《新新聞》)

Knowledge-based Economy Creates Jobs in US

聯邦勞工部長趙小蘭11日風塵僕僕地由華府飛來南加州,參加在安那罕大會堂舉行的「工作力開創性會議」(Workforce Innovations Con-ference)。

她指出,透過加州及地方的工作力發展系統,將提供國人更高品質的工作訓練、創造就業機會及勞力市場資訊等,使美國在經濟全球化之際,更有競爭力。

「工作力開創性會議」為期三天,由勞工部及「美國訓練及研發協會」合辦,今年邁入第五屆,首次在西海岸舉行。今年主題是「區域性策略:能力推動繁榮」,主要探討專業人士及同儕面臨全球性競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趙小蘭致詞說,勞工部在瞬息萬變的全球經濟中,將確保員工有競爭力,且擁有所需的就業技巧來應付各種新興行業。美國目前正轉型到以知識為基準的經濟,創造了數以百萬個十年前根本不存在的工作。未來十年估計將創造1800萬個新工作,其中三分之二將屬於需要高等教育的職業。

她稱,高等教育是指兩年制、四年制或特殊學徒計畫。由於美國目前的教育水準並不足應付極具競爭力的全球經濟,布希總統在國情咨文特別提出「美國人競爭力提案」,透過投資研發、加強數學科學教育,以及鼓勵企業與開創性,希望能提升國人的工作力。

布 希並提出「開創區域經濟發展工作力計畫」,每年投資逾140億元,用在公共工作力投資系統。勞工部在這項政策下,目前與工商及教育界合作,設計出具有開創 性的教育及職業訓練計畫,希望訓練出具有各項穩健工作技能的員工。社區學院在訓練國人具有工作技能上,也顯得特別重要。

趙小蘭又說,美國目前經濟在所有工業國家最強勁,去年經濟成長率為3.5%,過去兩年半並創造540萬個新工作。她相信透過大家手連手、心連心,將可討論出新策略,來維持美國經濟的成長。

世界日報 2006-07-12

Tuesday, July 11, 2006

2006 World Population Day 重視年輕人

政治亂象頻生,讓台灣年輕人對政治人物的的認同,大幅下降。遠見雜誌今天公布「20世代大調查」指出,超過三成的年輕人,心中的典範人物是企業家,認同崇拜政治人物的還不到一成。而企業家以郭台銘、王永慶最受崇拜,政治人物則以馬英九最被年輕人認同,支持率是陳水扁總統的六倍。

遠見雜誌的20世代競爭力調查指出,20至29歲的年輕世代,崇拜成功的企業家,但對政治人物非常冷感。在問到「最嚮往哪一領域的成功人物」時,30.4%的受訪年輕人選擇了企業家,只有9.4%選擇政治人物。

至於最崇拜的人物,遠見的調查,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最受崇拜,各得到32%和31%的高支持率,顯然他們的奮鬥故事,成為年輕族群最仰慕的典範。

遠見民調也發現,政治人物愈來愈不能吸引年輕人。在不提示人名的詢答中,台北市長馬英九的支持度,占5.3%,是所有政治人物的「榜首」,大幅超越排名第二的陳水扁(0.8%)六倍之多。

Sunday, July 09, 2006

Recent Ranking of Taiwan by World Audit

Recent report from World Audit shows Taiwan's rankings as following:

Democracy : 22 out of 150

Political RIghts: 1 out of 7

Press Freedom: 25 out of 100

Corruption: 27 out of 100

Taiwan is doing about the same as last year's achievement. Keep up the good work!

Tuesday, July 04, 2006

America's Independent Day!!


While we are celebrating today and watching the magnificent fireworks, we should also think back to the early days of America and remind ourselves that how freedom is so precious to indiviuals of this country and citizen of other countries. NATAP members should keep up their independent thought for building a democratic, beautiful and rich island nation.

Monday, July 03, 2006

多享受陽光, 多利用日光能

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今天(7/03)指出,台灣與全球都要好好反省目前的過度開發,要承認地球有限與過度開發,並尋找地球永續發展的模式,回到太陽懷抱,多利用太陽能;台灣也要檢討人口政策,減少住在台灣的人口,否則幾年後台灣每人可享受的陽光會是全球最少的地方。

中研院第二十七次院士會議今天開幕並舉行三場主題演講,第三場李遠哲以「能源、環境與人類的未來」為題演講指出,我們生活在過度開發的世界,造成能源消耗、生態惡化,臭氧層漏洞,穿透下來的紫外光對人類、生物很不好,這是三十年前想像不到的,但靠近地球大氣對流層的臭氧濃度正在增加,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最近就測出台灣上空的臭氧濃度在增加。

李遠哲指出,全球僅少數國家未過度開發,卻又正追隨過度開發國家的步伐在發展,能源消耗造成生態惡化非常可怕。

例如二氧化碳排放量全球人均量是四噸,這樣下去會使人類在地球上不能持續發展,能源消耗比較高的國家有美國人均量十九點九五噸、澳洲十九點一噸,台灣十二點四噸,十年來增加很快,超過韓國、英國、日本等亞洲、歐洲、拉丁美洲許多國家。至於中國CO2 排放的人均量是二點七二噸、巴西一點九七噸、印尼一點四五噸、印度零點九六噸,也在增加中。

李遠哲指出,能源危機日趨嚴重,全世界礦物儲藏量不是無限,預估原油再四十年到六十年、天然氣再八十年到一百年會耗盡,能源爭奪戰已經開始,是國際衝突重要因素,台灣與全球都要好好反省,要回到太陽懷抱與天人合一境界,成為生物圈的一部分。

他說,太陽一小時傳輸到地球的能量等於全人類活動一年所需能量的總和,若有人利用太陽能十分之一轉化成電能,就只要利用百分之一地球土地就可提供全人類所需能量。

李遠哲從能源供需分析說,即使科技進步使人類五十年後不需靠礦物燃料滿足人們需求的能源,台灣仍會是能源輸入的國家,因為台灣人口密度太高,每平方公里六百人,是全球第二高,遠高於美國的約五十人與歐洲國家的兩三人,很有可能幾年後台灣每人可享受的陽光會是全球最少的地方。

因此,李遠哲說,台灣要檢討人口政策,他質疑政府鼓勵多生小孩是對的嗎?台灣兩千三百萬人口太多,應該減少住在台灣的人口;少子化問題有其解決方式,從永續觀點看,台灣人口太多,要減少,他妹妹五十五歲就從教職退休,看到他還在工作,覺得靠政府奉養很不好意思,他認為應讓老人在健康許可的情況下繼續工作,不要因為要養老人就鼓勵年輕人生小孩。

想到人類何去何從的問題,李遠哲說他遇到美國朋友就建議美國這個偉大的國家應該成為能源自足的國家,經濟上不要向外國借那麼多錢,也希望中研院院士在外國共同努力,呼籲人們醒過來,為地球建設一條康莊大道。

~~ 翁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