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灣「陸委會」四月十八日公佈的民調,有70%受訪民眾認為有必要與大陸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處理兩岸經濟與貿易問題,半數以上民眾認為簽署不會矮化台灣「主權」。
為瞭解民眾對ECFA及陸資來台的看法,「陸委會」委託市場研究顧問公司在4月8至11日進行調查。
民調顯示,69.2% 受訪民眾認為未來幾年台灣與大陸的經貿關係需要更密切發展;有70%的民眾認為當局有必要和大陸簽訂ECFA處理兩岸經貿問題。
在簽訂ECFA的效益評估上,60.3%的民眾認為兩岸簽訂ECFA,有助於台灣與其它國家談判簽訂相關協議;有60.4%民眾認為兩岸簽訂ECFA將使關稅下降,有助於提升台灣產品在大陸市場的競爭力。
問及簽訂ECFA是否會矮化台灣「主權」?有53.6% 的民眾認為ECFA是處理兩岸經濟相關問題,不會矮化台灣的「主權」。
此外,對於兩岸簽訂ECFA將擴大開放大陸產品進口,有88.6% 的民眾表示不會減少購買台灣產品。對此,「陸委會」指出,大陸低價商品不一定會對台灣的產品造成影響,但對台灣傳統產業的衝擊會再做更精確的評估。
「陸委會」指出,從調查中民眾對於簽訂ECFA的正面評價來看,大多數民眾已較理解ECFA帶來的效益,也希望調查所呈現的民意有助於縮小朝野認知的差距。
2 comments:
民進黨的「政治飯碗」就是仇恨中國。若不仇恨中國、以中國為死敵,民進黨就形同失去了他的政治飯碗。現在,貪案纏身的陳水扁仍死命抱住這只飯碗不放,蔡英文的發言,不外就是想從陳水扁手中奪過那只飯碗罷了!
蔡英文說,她在扁政府擔任陸委會主委四年,對「主權議題一點都沒有讓」;其實,蔡的最大「貢獻」,就在否定「九二共識」,這也是使得陳水扁的兩岸政策最後走入死巷絕境的主要原因。蔡英文若尚以此沾沾自得,豈不是自欺欺人?
台灣二十七日出版的《中國時報》、《聯合報》、《蘋果日報》、《工商時報》、《經濟日報》等主要媒體均以頭版頭條報導此次會談;東森、中天、TVBS等電視媒體以滾動新聞方式反覆播報, 「中央社」、「中央日報」網絡版等網站的頭條新聞亦均為「陳江會談」。
台灣「中央社」在二十六日當天共發出七十餘條即時新聞報導第三次「陳江會談」相關內容,並同時在「中央社」新聞網顯著位置予以報導。
二十七日出版的台灣《聯合報》有五個版大幅報導涉及第三次「陳江會談」的諸項內容,稱陳雲林宣佈大陸將擴大對台採購是「送大禮」。該報發表對德盛安聯中國策略基金經理人黃廷偉的專訪。黃廷偉認為:「中國所需,財富所趨。用這句話形容中國市場,一點也不為過。中國官方對救市的積極度高人一等。後金融海嘯時代,全球財富重分配的情況下,中國可望成為未來十年財富的新入口。」
台灣《中國時報》不僅以四個版的篇幅充分報導第三次「江陳會談」的成果及島內各界反應,還發表了社論《迎接兩岸金融合作新紀元》。文章引用台灣「金管會」主委陳沖的話說「綠燈亮了」,社論說,經過這麼多年的坐困愁城,台灣金融業者無不企盼第三次江陳會真正帶來生機。「兩岸金融市場在隔絕多年之後,透過第三次江陳會,終於可以朝向正常化發展,這是值得高興的事。」
《兩岸經貿跨大步》—台灣《蘋果日報》在報紙頭版以這樣的通欄標題報導第三次「江陳會談」,並以要聞版的三個專版和兩個財經版詳細報導各項會談成果。在報導三協議一聲明的內容時,該報文章多提及「兩岸經貿合作跨出一大步」,「陳雲林釋放利多」,「學者多肯定江陳會成果對台灣經濟有正面幫助」,「中國擬擴大對台採購,業者:如同大補丸」,「江陳會 台股添三利多」,「兩岸定期航班航空飯店業樂透」等。該報「蘋論」指出:「這些協議早應開始。這次的成果對雙方的利益都有正面價值,我們很支持這樣的協議」
台灣《工商時報》在頭四個要聞版作出「三次江陳會特別報導」,還刊登「兩岸三次江陳會簽署協議全文」。該報「政經觀察」指出:「以出口貿易支撐經濟成長的台灣,每出口一百元,其中就有四十元是賣給大陸和香港這個大客戶,台灣已經不能沒有大陸,貿易已經把台灣和大陸緊緊綁在一起。」
台灣《經濟日報》則以頭三個要聞版詳細報導第三次「陳江會談」的各項內容與業界反應,該報社論指出:實現兩岸間的雙向投資,這是正確的方向,也早就應該面對。過去反對開放陸資來台的重要主張之一,正是兩岸在政治上的長期敵對意識,把每個來台投資的陸資都當成是存有敵意的併購者。我們要強調的是,中國大陸已非二十年前那個經濟封閉的中國大陸;而是已進化到參與、甚至主導全球經濟的遊戲規則;台灣面對陸資來台的態度,應是認真回過頭來想一想。該報還在話題版,刊登台灣政治大學教授林祖嘉和日本金融專家門倉貴史的言論,分別論述「兩岸簽ECFA迫在眉睫」和「兩岸簽ECFA對台有利」。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