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12, 2008

論台獨的轉型

Big Eagle: 這篇文是近幾年台獨論文中比較有學理的論述. Big Eagle 推薦台灣人仔細研讀而不再由政客們胡亂興風起亂, 誤導台獨運動的主軸.

作者: 雲程 (原載於自由時報, 2008/1/13)

二○○八年有兩場重要的選舉,一是昨天的立委選舉,國民黨大勝;另一則是三月間的總統大選。兩者是同一個戰爭的不同戰役,似二實一!五月以後的台灣,若非 藍國會繼續牽制綠總統,情況甚至比過去八年更糟;就是面臨總統國會一片藍,從而讓時光倒退回台灣高唱統一的時代。總之,台灣從二○○八年起是內外交相迫的 格局。在這狀況下,台獨運動要如何轉型至新階段?

台灣從一九九二年國會全面改選與一九九六年總統直接民選後,獨派與民進黨都明白告訴我們,台灣因為全面民主化「已經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剩下只是正名而 已。另一方面,美英法俄中加等大國卻跳出來反對我們即將舉行的入聯公投。甚至連白宮發言人都挑明:「無論是台灣抑或中華民國,在現階段都不是國際社會中的 國家。」

台灣這麼民主,在全球經濟圈又這麼有活力,國際社會還否認台灣、反對我們正名,這顯然已無關藍綠勝負。但問題出在哪裡呢?

原因多在民進黨與傳統獨派誤解主權概念:將國際法學的國家主權(state sovereignty),與憲法學的人民主權(popular sovereignty)視為同一概念所致。

我們必須回顧從ROC失去中國代表權起台獨運動的各階段,才能解釋前述憲法學與國際法視野落差的原因。

第一階段(一九七一 ─ 一九九二),台獨運動由憲法學者領銜,在戒嚴體制下努力爭取憲法的政治權利以落實憲法。這階段在一九九二年國會全面改選後完成。而台 灣人出頭天的期望,則由台灣史學者接棒形塑自我認同價值,經歷政權和平移轉,本土政權再度執政後完成。這是台獨運動的第二階段(一九九二 ─ 二○○八)。

我們已經痛苦的認識:雖然已經完成第一階段的民主改革與第二階段的政權移轉,然而台灣依舊無國際空間,依舊是任人擺佈的「非國家」。準此,我們不可侷限於內部的憲法或台灣史視野,必須再從事物的外部來了解事物的意義。

其實,我們只要靜下心重新檢視一九四五年起台灣問題發生的歷史,領略它是太平洋戰後遺留未解決的問題,必能解析糾結著一九四五年「盟國佔領」以及一九四九年「ROC流亡」的雙重統治結構,也才能痛苦的認清台灣並非「已經主權獨立」,而是「領土地位未定」。

唯有接受台灣問題一如朝鮮、西沙、千島群島等,為戰後和約遺留的「領土地位未定」問題後,台獨運動才有真實的、跨國的論述基礎,才有機會擺脫「國共內戰」的架構與國民黨編織一甲子的漫天謊言。

換言之,憲法學、台灣史固然是台灣建國意志不可或缺的路徑,但是國際法、戰爭法、外交史、殖民管理,甚至美國憲法、島嶼判例(Insular cases)等,更是台獨論述不可或缺的整合學力。如此,才能以如帝國「自治領」(Dominion)等統治原型,理解無外交空間的民主台灣卻遭到AIT 處處干預的特異現象。

無論二○○八總統大選誰勝出,我們要面對的不是「與中國統一」的假議題,而是會面對戰後一直未曾解決的「台灣領土地位」的挑戰。台獨運動必須因此而強力轉型不可,若仍在國民黨所佈下國內視野的統獨誘餌中討生活,其動輒得咎豈非必然。(作者鑽研台灣問題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