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19, 2008
流亡美國,逃避弊案的審判
Thursday, January 17, 2008
權在朕躬
前民進黨立委沈富雄今日對此表示:「我覺得阿扁當然要死鴨子嘴硬,你現在要叫他講跟以前不一樣話,也強人所難,我倒是可以體諒阿扁,但是,阿扁是把中間路線跟中間板塊是有點混在一起,因為什麼叫中間路線?不走極端就是中間路線。」
面對民進黨面臨創黨後最大的潰敗,沈富雄也不看好接下來謝長廷的選情,再度鐵嘴直斷的說:「民進黨已經輸到趴在地上,根本就是已經繳械了,而且已經投降了,他(謝長廷)現在就是裝可憐,向一組以前被阿扁甩掉的民進黨員求最後的同情,看看能不能僥倖選上總統。」
沈富雄還諷刺的說,「套一句莊國榮的話,就是哭著臉回去找媽媽,但是我告訴他(謝長廷),媽媽也沒有了!」沈富雄再次看衰綠營選情,認為民進黨要扳回一成,實在難上加難!
Saturday, January 12, 2008
論台獨的轉型
作者: 雲程 (原載於自由時報, 2008/1/13)
二○○八年有兩場重要的選舉,一是昨天的立委選舉,國民黨大勝;另一則是三月間的總統大選。兩者是同一個戰爭的不同戰役,似二實一!五月以後的台灣,若非 藍國會繼續牽制綠總統,情況甚至比過去八年更糟;就是面臨總統國會一片藍,從而讓時光倒退回台灣高唱統一的時代。總之,台灣從二○○八年起是內外交相迫的 格局。在這狀況下,台獨運動要如何轉型至新階段?
台灣從一九九二年國會全面改選與一九九六年總統直接民選後,獨派與民進黨都明白告訴我們,台灣因為全面民主化「已經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剩下只是正名而 已。另一方面,美英法俄中加等大國卻跳出來反對我們即將舉行的入聯公投。甚至連白宮發言人都挑明:「無論是台灣抑或中華民國,在現階段都不是國際社會中的 國家。」
台灣這麼民主,在全球經濟圈又這麼有活力,國際社會還否認台灣、反對我們正名,這顯然已無關藍綠勝負。但問題出在哪裡呢?
原因多在民進黨與傳統獨派誤解主權概念:將國際法學的國家主權(state sovereignty),與憲法學的人民主權(popular sovereignty)視為同一概念所致。
我們必須回顧從ROC失去中國代表權起台獨運動的各階段,才能解釋前述憲法學與國際法視野落差的原因。
第一階段(一九七一 ─ 一九九二),台獨運動由憲法學者領銜,在戒嚴體制下努力爭取憲法的政治權利以落實憲法。這階段在一九九二年國會全面改選後完成。而台 灣人出頭天的期望,則由台灣史學者接棒形塑自我認同價值,經歷政權和平移轉,本土政權再度執政後完成。這是台獨運動的第二階段(一九九二 ─ 二○○八)。
我們已經痛苦的認識:雖然已經完成第一階段的民主改革與第二階段的政權移轉,然而台灣依舊無國際空間,依舊是任人擺佈的「非國家」。準此,我們不可侷限於內部的憲法或台灣史視野,必須再從事物的外部來了解事物的意義。
其實,我們只要靜下心重新檢視一九四五年起台灣問題發生的歷史,領略它是太平洋戰後遺留未解決的問題,必能解析糾結著一九四五年「盟國佔領」以及一九四九年「ROC流亡」的雙重統治結構,也才能痛苦的認清台灣並非「已經主權獨立」,而是「領土地位未定」。
唯有接受台灣問題一如朝鮮、西沙、千島群島等,為戰後和約遺留的「領土地位未定」問題後,台獨運動才有真實的、跨國的論述基礎,才有機會擺脫「國共內戰」的架構與國民黨編織一甲子的漫天謊言。
換言之,憲法學、台灣史固然是台灣建國意志不可或缺的路徑,但是國際法、戰爭法、外交史、殖民管理,甚至美國憲法、島嶼判例(Insular cases)等,更是台獨論述不可或缺的整合學力。如此,才能以如帝國「自治領」(Dominion)等統治原型,理解無外交空間的民主台灣卻遭到AIT 處處干預的特異現象。
無論二○○八總統大選誰勝出,我們要面對的不是「與中國統一」的假議題,而是會面對戰後一直未曾解決的「台灣領土地位」的挑戰。台獨運動必須因此而強力轉型不可,若仍在國民黨所佈下國內視野的統獨誘餌中討生活,其動輒得咎豈非必然。(作者鑽研台灣問題)
Tuesday, January 08, 2008
台灣經濟的 M 型轉向
Saturday, January 05, 2008
台灣當前的經濟狀況
根據天下雜誌於2008年1月公佈的「2008年國情調查」顯示,72 ﹪的受訪者不滿意台灣目前經濟表現,高達85 ﹪的受訪者認為貧富差距十分嚴重,而且針對台灣未來發展持樂觀態度的受訪者僅有25 ﹪,持悲觀態度的受訪者卻高達42 ﹪。
在經濟成長率方面,台灣的經濟成長率與亞洲四小龍比較,僅排名第三(2007年新加坡的經濟成長率為7.5 ﹪,香港為5.9 ﹪,台灣為5.5 ﹪,韓國為4.9 ﹪)。而且2007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之所以可以大幅調升,主要是因為第三季的經濟成長率大幅攀升,而第三季經濟成長率大幅調升的原因,根據國民所得評審 委員會委員葉萬安表示,主計處的出口相關數據(以往主計處的出口相關數據以中央銀行的國際收支帳為基準,但是近年來主計處改由「自行調查」來估算。)、民 間消費以及民間投資的估計都太過於樂觀,導致經濟成長率有高估的疑慮。所以若是去除高估的因素,台灣2007年的經濟成長率恐怕是亞洲四小龍的最後一名。
在貧富差距方面,台灣的所得分配差距倍數在政黨輪替之前約為5.3到5.5倍之間,但是政黨輪替之後,所得分配差距倍數居高不下,連續6年皆維持 在6倍以上,2001年甚至高達6.39倍。由此可見,台灣的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大部分的基層民眾生活變得越來越艱辛,甚至有些民眾貧窮到連最基本的溫飽 都無法滿足,例如2008年1月一名中年婦人因為長期失業,數日未進食,身上僅存20餘元,進而心生歹念偷竊麵包,被抓入警局,在警局一邊吃著麵包一邊默 默地流淚,令人不勝唏噓,對照出手闊綽的政商名流、金字塔頂端的富人,買名車、名牌包、名錶等奢侈品,動輒數百萬、數千萬的花費有如天壤之別。
再觀察主要競爭對手的表現,韓國近年來的經濟蓬勃發展,將台灣狠狠地拋在後方,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公布的全球競爭力排名,過去台灣的排名 皆優於南韓,但是2007年韓國居然大幅躍進,爬升到第11名,臺灣不升反降,僅為第14名。再加上,韓國的新任總統李明博認為未來他想成為一位腳踏實 地,務實執政的總統,視國家經營為第一優先,不操弄政治,立志做個國家的首席執行官(CEO)﹐而不是最高權力者。所以顯而易見地,李明博先生當選總統是 因為他的理念與民眾的對國家經濟持續發展的渴望不謀而合,所以導致了他的勝選,未來韓國在英明的領導者帶領之下,相信國家經濟發展蒸蒸日上的榮景是可以預 見的。
反觀台灣由於大部分的領導者只知自身利益,圖有空虛的夢想,任由政治惡鬥不斷上演,經濟呈現一厥不振的慘況,讓許多民眾對台灣的前景灰心不已。所 以,期望2008年總統大選時,台灣的民眾可以用理智抉擇出以國家發展為第一優先的英明領導者,讓台灣重拾信心,邁向世界的舞台,再次發光發熱。
●原載"東森論壇"
(作者鄧欣怡,北市,研究人員,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