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哲:政績有限弊案不少
李宗祐、林淑玲、蕭旭岑/台北報導
立法院即將投票表決首宗罷免總統案前夕,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昨天公開發表他對國內當前政局的聲明。李遠哲呼籲陳總統「止謗莫如自修」,也首度以重話批評民進黨,對民進黨執政以來「政績有限,弊案不少」、「未能堅持理想,謙卑執政」,深感痛心。
據了解,由於最近常有民眾寫信或透過電子郵信向他表達對台灣發展前景的憂心,應是促成李遠哲決定發表公開聲明的主因。盼扁推敲 止謗莫如自修精義總統府公共事務室昨晚表示,李遠哲院長指教之處,陳總統都已經在做了,陳總統在六月廿日「向人民報告」中已明確表示,做不好要反省;陳總統拜會聖嚴法師時也提到,過去六年來爭議多,是因為智慧、慈悲不夠,要懺悔、反省。
國民黨發言人鄭麗文表示,國民黨同意李遠哲的說法,很高興曾支持陳水扁的李遠哲,能秉持學術良心出來說真話。她並強調,台灣不是屬於某一個政黨,台灣是大家的,期待有更多像李遠哲這樣中性的人士站出來,說出真心話。
李遠哲在親自署名的書面聲明中,對國內當前政局提出四項看法。他首先表示,「民主政治和政黨輪替是普世價值,也是本人的堅定信念。本人過去對台灣民主政治和政黨輪替所公開表達的各種主張,今日檢視,依然堅持。」泛藍推動罷免總統案,李遠哲指出,現行憲法對罷免總統的高門檻設計,應是當年修憲時著眼安定政局的縝密考量。他個人認為發動罷免的一方,應當深切體察憲政之治的原理,但「被罷免的人」也應當再三推敲「止謗莫如自修」的精義。對於民進黨執政以來的表現,李遠哲也以空前未有的重話,希望民進黨深自檢討。他說「民主進步黨執政以來,政績有限,弊案不少。對於該黨未能堅持理想,未能謙卑執政,本人深感痛心。殷盼該黨深自檢討,以後功補前過,俾不負人民寄託。」政治惡鬥 全體同胞同受其害李遠哲表示,台灣是國際社會的成員,在人類邁向未來的大道上,各國競爭激烈,不進則退。近月來他多次出國,目睹各國進步神速,感觸良多。上個禮拜還赴中東參與中東和平會議,過去水火不容的國家,現在都在對談,可見和解才是當前世界的共同語言。
李遠哲憂心說,反觀國內,假如因為內部長時間政治惡鬥,造成施政空轉,兩千三百萬同胞不分藍綠、不分族群,勢必同受其害,無一倖免。他希望各方體察和解的世界潮流與同胞禍福與共的現實,從速共同排除籠罩台灣上空的陰霾,讓陽光重新照耀我們的國家和人民。
Monday, June 26, 2006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5 comments:
Dr. Lee finally standed out and commented on the current issue of "recalling President Chen". Here is Dr. Cheng, who is member of NATPA and also was Minister of Education on 2000, explained why Dr. Lee did that anouncement:
---------------
李遠哲出面 國政團拱的 寄給朋友
【聯合新聞網 記者李名揚/台北報導】
中央研究院副院長曾志朗表示,最近應該有很多人、包括一些國政顧問團的成員,都曾經建議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出面對當前政局發表一些意見,也許這就是李遠哲突然發表公開聲明的原因。
曾志朗認為,李遠哲的四點聲明,都是原則問題;對於李遠哲聲明的內容似乎仍有些保守,他說中研院是直屬總統府(新聞)的機構,有一定的倫理規範,在此情形下,李遠哲的意思應該已經算非常清楚,他很少聽李遠哲願把政治問題講得這麼清楚。
曾志朗表禦,他曾擔任過教育部長,所以最關心「教化問題」,現在台灣的教化已被腐蝕,所有知識份子都應設法維持公義體系的核心價值,堅持台灣人數百年來誠實、純樸、不浮華、不奢侈的基本價值。
曾志朗指出,很痛心政爭讓很多問題被模糊,希望領袖人物能恢復純樸、誠實的精神,掌握核心價值和普世原則。
Here is more on Dr. Lee announcement: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在立法院罷免陳總統的表決大戰前夕,中研院長李遠哲突然出手,在昨天發表四點書面聲明,表達對弊案的痛心,上午李遠哲更是打破沈默,首度公開表示,希望朝野不要再惡鬥下去。但言談中,仍語多保留,不願直接批評陳水扁總統。
上午中研院院長辦公室外很熱鬧,眾多媒體記者擠在狹小空間,希望李遠哲公開說明昨天四點聲明,並對諸多質疑做出回應。李遠哲強調,四點聲明中,最重要的就是第四點,和解是當前世界的共同語言,連中東國家都能坐下來談,為何台灣藍綠不能和解,為國家未來而努力。
儘管如此,外界仍認為李遠哲這篇四點聲明,對於扁政府採取「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縱容態度,面對泛藍的罷免聲浪,則出以不支持的態度。
對於這些敏感的政治問題,即將卸任中研院長的李遠哲一概不回應,只是一再強調,自己深刻期盼,朝野不要再惡鬥。
This is a more detail of Dr. Lee's announcememtn:
李遠哲的四點聲明全文如下:
一、民主政治和政黨輪替是普世價值,也是本人的堅定信念。本人過去對台灣民主政治和政黨輪替所公開表達的各種主張,今日檢視,依然堅持。
二、民主進步黨執政以來,政績有限,弊案不少。對於該黨未能堅持理想,未能謙卑執政,本人深感痛心。殷盼該黨深自檢討,以後功補前過,俾不負人民寄託。
三、現行憲法對罷免總統的高門檻設計,應係當年修憲時著眼安定政局的縝密考量。本人認為發動罷免的一方,應當深切體察憲政之治的原理,但被罷免的人也應當再三推敲「止謗莫如自修」的精義。
四、台灣是國際社會的成員,在人類邁向未來的大道上,各國競爭激烈,不進則退。近數月來,本人多次出國,目睹各國進步神速,感觸良多。上個禮拜還赴中東參與中東和平會議。過去水火不容的國家,現在都在對談,可見和解才是當前世界的共同語言。
反觀國內,假如因為內部長時間政治惡鬥,造成施政空轉,兩千三百萬同胞不分藍綠、不分族群,勢必同受其害,無一能倖免。因此,希望各方體察和解的世界潮流與同胞禍福與共的現實,從速共同排除籠罩台灣上空的陰霾,讓陽光重新照耀我們的國家和人民。
李遠哲該檢討什麼?
葉仁昌
近日,沸沸揚揚的倒扁浪潮,也波及了李遠哲。社會上有不小的聲音,要求他出面,為他當初挺扁來道歉,並呼籲阿扁下台。李遠哲當然不會去做這件事。但如今,若回顧以往並且反省的話,李遠哲和台灣的知識分子,應該從中有所學習。
有些人質疑李遠哲違背學術中立。這一點,我卻要為李遠哲辯護。知識分子除了學術之外,還要有社會良知。中立只是倫理的一部份;更可貴的是,良知對社會的揭露和批判。即使是裁判和法官,被期待的,也不是中立,而是真理和正義。
中立是一個負面的字眼。它可能是冷漠的藉口,事不關己。缺乏對別人的關切、以及對社會作為共同體的委身熱情。這可以稱為「疏離的中立」。它也可能是「功利的中立」,就是不得罪任何一方,以免危害自己的利益。尤其在勢均力敵時,最怕押錯寶。但只要利之所趨,這樣的中立可以隨時拋棄。還有一種「鄉愿的中立」,它總在別人的衝突中,丟出廉價的折衷調和。大家都有道理,也都沒有錯;或各打五十大板,以示公平。這只是和事佬,沒有是非曲直。
良知,涵蓋了中立、又突破中立。它讓自己捲入衝突、沾染是非,卻比沉默和沒有是非,更面對真實、帶來進步。它既是作為人的一種道德使命,也是最有智慧的社會選擇。
然而,李遠哲在秉持社會良知之際,卻忽略了知識分子表達的最好方式:對某種現象或事件,提出評論及改革,而不是為某政黨或候選人背書;是對社會的方向和願景提出指引,而非在不同的政治勢力中作選擇。
箇中的道理非常簡單。因為對於人或政黨認同,總難免夾雜著許多利益和情感因素;而對於事,則易於只站在理的層次來面對。李遠哲身為一個知識分子,不該忘記,讀書人經常自詡的一個美德,就是「對事不對人」。人,屬於關係的範躊;事,屬於理性的領域。更關鍵的是,人是會變的、不可信賴,而事卻有其常軌。
我欣賞李遠哲對這塊土地的愛和委身。也佩服他讓自己捲入衝突、沾染是非的勇氣。只不過,知識分子在拒絕疏離的同時,還需要距離;在選擇投身之際,還得畫出界限。距離是為了清醒,界限是為了獨立。
李遠哲的錯,不是錯在挺錯人了,而是他應該去挺一個「理」,不是去挺某個「人」。他逾越了投身的界限,讓自己與政客和政黨沒有距離。
台灣的悲哀,其實不是藍綠對決。因為,政黨互相競爭本來就是民主的常態。真正的悲哀,是在競爭的過程中沒有裁判;或者說,裁判都喪失了公信力。舉凡大眾媒體、社會賢達和知識份子,甚至檢調高層,都穿上了藍綠球衣,上場拼鬥。
李遠哲的盲點,就是沒有看到,少一個有公信力的自己,遠比少一個總統阿扁,對台灣的損失更大。賽局的輸贏是一時的,經由裁判所維繫的正義和對輸贏的公信力,卻是長久的。
李遠哲不必對阿扁的墮落負責。他需要檢討的,是表達社會良知和參予的分際。從錯誤中學習,是一種可貴的成長。怕的是,今天還有一大堆的知識分子、媒體人和牧師一意孤行,繼續重蹈覆轍。
(作者為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系教授)
賀!李遠哲神話破滅
中時電子報主筆黃創夏/特稿
真爽,看到李遠哲終於站出來,他遮遮掩掩,不乾不脆的發表了所謂的「四點聲明」,又看到李遠哲被媒體追問時,那種欲語還休,左支右絀的窘態,心裡真是爽到了極點。
爽!並不是因為李遠哲終於被「尋」到了。事實上,南方朔發表了「清流與濁流」的思辯之後,就已點明了,李遠哲神話註定會破滅,李遠哲也根本不可能再講出來什麼大道理了,社會也從來不需要企求,李遠哲會為他的過往,向人民清清楚楚地交待。
但是,如果各界齊心,能夠逼出李遠哲,卻是讓台灣有「向上提升」契機,所必需要的過程。因為,從李遠哲的窘困中,從各界對李遠哲的持續質問中,看到了台灣 終於進入了社會學大師韋伯所說的民主深化,必需要「除魅」、「毀神」的階段,台灣的民主鞏固,終於可以擺脫「李遠哲神話」,人民終於知道「神」並不存在, 終將要靠自己求真理,台灣終於真正露出了「向上提升」的曙光。
民主要成熟,最害怕一種人:就是那以種自以為是民主代表、民主先鋒、人民的「啟蒙導師」 那一種人。民主真正可貴之處,在於民主是一個由下而上的程序,任何由上而下的指導,其實都擺脫不了「家父長」的父權心態,都是一種「英明」領袖登高一呼, 庶民跟進的權威型態,其實,還是一種「領袖VS.徒僕」的模式,根本上仍是在破壞著民主的真精神。
另一方面,人智有限,不論是所謂的民主導師、精神領袖,不管他曾經多有智慧,但他的視野其實都有局限性,必然限制了真正民主成熟所需要的空間。
當前台灣的困境,就在於民主還是遠遠不夠,但民主「導師」一向卻太多太多了。
李遠哲神話,就是這種「導師」現象的總和,台灣民主化的過程中,長期被這種「導師」光環所壟罩,忽略掉了這些「導師」之指引,其實是建構在極不民主、更不平等的「階級」意識之中,台灣之民主,更因這些「導師」們壟斷掉了批判的市場,真正的公民論壇一直無法建立。
從時空因素探究,「導師」神話會在台灣誕生,和過去的威權體制和經濟不自由有密切的關 聯,在蔣介石那個把台灣當成殖民地,所有資源都被他挪去滿足他「反攻復國」幻夢的時代裡,台灣基本上是一個「鎖國」時代,那一個時候,絕大多數的人民連三 餐都不可能溫飽了,更不用說讓子女受太好的教育,當然,還想要能讓子女出國深造,吸收先進思想,根本是天方夜譚了。
這種時空下,一九五○、六○年代,第一批能夠出國深造的學子,除了少數真正是資賦優異,得到高額獎學金的人之外,能夠出國的,絕大多數都是當時的統治階級的子女,或是大學教授、政府高階公務員家庭以及台灣傳統鄉紳子女。他們對台灣的認識,和對生活與生命的理解,坦白說,一出生就是得天獨厚,都不是台灣人民所能企望的;當然,這批人對台灣的理解,其實也一向和真正的庶民有天差地別的鴻溝。
這批「幸運之子」到了美國,在課堂之餘,有幸吸收了一點點民主觀念,開始對台灣的威權體制有了懷疑,有一批人,對國民黨懷疑,所以引發了一波「回歸中國」的浪潮,陳若曦就是著名的代表;另外一批,則是對中國依然疑懼,想要改變台灣的政局,例如,也是「國政顧問團」成員之一的殷琪,想法最激烈,她曾經在一次訪問中透露,蔣介石過世時,她在美國時曾經想要花錢「僱傭兵」,送回台灣發動革命,推翻國民黨。
資產階級和派閥知識分子因為家大業大,「革命」,當然祇是嘴巴說說而已,他們終究沒有行動,但歷史的機運來了,蔣經國接位後,為了保住國民黨這個「外來政權」在台灣的繼續統治的正當性,發動了「革新保台」運動,以經濟發展為主軸,進行國民黨政權和台灣整體國運的深化結合。
要改革經濟當然需要專業人才,蔣經國因此推動了「國建會」,大量邀請這些第一批出國深造的學人建言,這一批人當然視野比困居在島內,為生活打拼的台灣絕大多數人寬廣,往往能講出一堆大道理,不知不覺都成了言論領袖,頭頂上有進步分子的光環。
蔣經國晚年,當台灣人民經濟生活改善,對公共事務有更多參與動力下,被迫開啟了台灣民主化列車;蔣經國啟動民主化後,不旋踵就過世,李登輝在風雨中接位後,權力基礎原本就不穩固的他,為了對抗國民黨老派勢力,以「民主化」為由,拉攏新勢力是它的策略選擇,就在這種統治階層的權力矛盾之中,台灣因緣際會,大步伐邁向民主。
但是,民主是什麼?絕大多數的台灣人民都祇有懵懵懂懂的認知,於是,台灣第一批的出國深造分子,挾著他們在美國一知半解的體會,紛紛成了「人民的導師」,扮演起「啟蒙者」角色,也因此壟斷了公共言論的空間。
問題是,在這段歷史過程中,這批人的階級問題一直沒被國人檢驗,他們的生活條件和經驗,更是和絕大多數的台灣人生活截然不同,但他們早就忘掉了這個根本性的差別,在歷史條件的寵愛中,他們以他們的體驗為真理,以指導者的姿態,指指點點起台灣的一切。
人民呢?一方面苦於生活奔波,無法多思索和研究;另一方面,既然有這麼多「人格者」、「啟蒙家」在指導,跟著他們走就對了,更何況,這些人還是「國際級」大師,見多識廣,一定不會錯,何必讓自己這麼累,何必還要想這麼多。
在這種背景下,所以,挾諾貝爾獎光環的李遠哲因此成了所有領域的指導者,當時,他說要搞教改,誰敢不聽他的;他說九二一震災應該要怎麼做,政府就得跟著做;他說,台灣的論文水準還不夠,整個國科會和大學就拼命搞論文數量...終於,他說,支持陳水扁就是「向上提升」,頓時捲起千堆雪,收割掉政黨輪替的歷史光環。
這批「指導者」沒想到的是,蔣經國雖然不太讀書,但對讀書人敬重;李登輝則基本上愛讀書,也對讀書人敬重三分。但是陳水扁, 卻是一個完完全全的權力動物,拿到大位之後,對這批讀書人根本是甩都不甩。二○○○年,李遠哲和這批「指導者」興沖沖搞的「兩岸跨黨派小組」,阿扁完完全 全懶得搭理之後,這批過去根本沒和權力者真正抗爭過的「指導者」,從此陷入了窘困,也許,他們不是不想說話,而是,當權力者真正逞威時,他們,骨子裡根本 沒有對抗權力的勇氣。
不過,他們壟斷言論太久了,在一般人民心中,他們依然還是「神」,大神依舊佔住神桌,三不五時,還是發表些不痛不癢之言,透過一些小祭司,假傳「神喻」蠱惑人心一下。
終於,李遠哲神話在和權力掛勾,又對權力無可奈何之下,露出了真面目,這些壟斷言論的「神」,從此跌落凡間,和庶民平等,台灣的言論空間,從此擺脫了「神旨」控制的宿命,人人平等,豈不值得浮一大白,祝賀一番!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