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30, 2010

自由時報濫用第四權 -- 就是扭曲事實啦!

【聯合報記者李明賢、沈育如/2010.12.31台北報導】

 
自由時報社論批評「總統府童子軍踰越體制有辱官箴」,府方昨天重砲反批該報經常用人身攻擊的粗惡語言攻擊國家元首,甚至不時有斷章取義、選擇性報導,是濫用第四權。

自由時報發言人蘇宇暉表示,報社立場已在社論中清楚表達,目的是希望總統府能做到「黨政分明」。

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質疑,「媒體檢驗他人同時,是否也該受社會檢驗?」他無奈表示,自由時報為抹黑政府,無所不用其極,為製造總統車隊與民爭道印象,竟在頭版照片合成一條不存在的路肩,該報至今無道歉。

羅智強說,航警局勸民眾所持長旗杆與稻草人勿搖動過烈,以免妨礙旅客,自由時報卻以「機場迎賓,航警禁揮國旗」作為頭版標題扭曲報導,類似扭曲報導可謂不勝枚舉,這是罔顧新聞專業。

羅智強指出,自由時報評論特稿,常以「賣台」、「不要臉」、「馬統」、「馬騜」、「乖兒子」、「兒皇帝」等扣帽式語言,攻擊國家元首。

他說,政府施政若有不周,歡迎自由時報指正,若因價值觀點不同而提出批評,政府也能尊重,但用人身攻擊式的侮辱性言詞,煽動情緒與仇恨,是否是濫用第四權?

Tuesday, December 28, 2010

慣竊改做抓耙仔?


中國時報社論 (2010.12.29)

     最近兩週,台灣某家經常「自由合成照片」的深綠媒體,忽然開始關心置入性行銷的問題。 這家深綠媒體一向對兩岸議題好惡分明,對於馬政府施政批評則獨沽一味,兩年半下來,一向在親中、賣台、統一、投共等自設的稻草人框架中遊走徘徊。這樣意識形態掛帥、沒有自主判斷的媒體忽然開始關心媒體經營理念,真的令人錯愕。
 
     記得數年前在民進黨執政時期,扁政府每逢選舉就要製造一個激化對立的話題,引發民眾對於對岸的仇視感,而扁政府則儼然是代表台灣主權、受 到中共打壓的被迫害者,進而希望民眾將這樣的同情心投射,增加執政黨選票。讓大家印象深刻的鮮明例證,當然就是「入聯公投」。斯時也,諸多深綠媒體當然是政府置入性行銷的最大宗,其逢迎配合不在話下,但堅守自由主義、不屑為虎作倀的媒體,就被扣上「統媒」大帽。當時,前述「自由合成」媒體一面拿政府預算, 一面吹捧政府政策的那副醜陋嘴臉,讓所有正港的媒體學者與工作者汗顏。殊不料二○○八年政黨輪替後,自由合成媒體頓時忘記了自己見不得人的過去,竟然開始談起新聞倫理與規範,其變化之大之快,著實讓人吃驚。
 
     但既然要談新聞倫理,要講置入性行銷,我們就來好好談一談。所謂置入性行銷,是指政府或企業以金錢購買廣告,但是要求媒體以報導、訪問、 座談等非廣告、且未區隔的方式來呈現其內容。這種「非廣告型式的廣告」,其目的當然是要卸除閱聽人對廣告的防禦心,進而增加對其內容的接受度。簡言之,置 入性行銷是廣告的一種,只是更多了一層操控(manipulation),在廣告主與閱聽人之間,增添一層資訊不平等。
 
     在概念上,所有廣告的目的都是要「影響」消費者或潛在購買者,讓他們覺得某種商品或主張是好的,值得接受的。直觀而言,「影響」與「操控」的界限極難掌握,而企業廣告若是多說自己產品的好處,不提自己產品的缺陷,恐怕也沒有人會說那是「操控」。同樣的,政府推動政策需要向人民解說、要得 到人民的支持,故政府當然也有做廣告的正當性。政府政策有利有弊,而當政府做政策廣告時,難免也會多說政策的好處,少提相關缺點。
 
     但是,民主國家對於政府廣告的要求,通常比企業廣告要嚴,這是有道理的。在民主國家,人民是主人,所有官員都只是人民公僕。依學者費金 J. Fishkin)的論點,人民公僕所有的政策思辨都不能悖離「不得操控人民」準則,其施政說明或廣告,都不可以用隱匿或誤導資訊的方式,陷人民於錯 誤判斷,操控其可否決策。此中道理很簡單:我們不容許僕役操控主人,當然就不容許政府公僕操控誤導人民頭家。
 
     既然「影響」與「操控」兩者之間不易區分,而民主政治又絕不容許政府操控人民,那要怎麼辦呢?我們在此要提出以下三個呼籲:
 
     一、對於企業,由於沒有政府與人民之間的「主僕」關係,故企業若要以置入性行銷的方式做廣告,容或有所爭議,但國家不宜介入規範。其間分寸,要由媒體與企業自行決定,最後則由閱聽大眾做裁判。
 
     二、對於國家,我們很難立法要求政府做廣告的形態,但至少可以要求政府所有形式的廣告(包括置入行銷),都要有足以辨識的區隔性,或參酌國外先例辦理。民眾由此即可充分得知其廣告本質,也就大幅減少了「被操控」的風險。
 
     三、綜前所述,所有置入性行銷的被規範對象,既不包括企業,也不包括媒體,只有政府該納入規範。政府的廣告預算來自人民,理應向人民告知 其使用狀況。登廣告或置入性行銷均應透明化,明確接受監督,一則避免前述操控之弊,二則揭示預算之使用,也是對人民負責的表現。
 
     總之,本報對於置入性行銷的原則與立場,概如前述。我們歡迎國家立法,或以立法院主決議之方式通過執行,本報樂觀其成。但即使如此,對於若干媒體以往甘為鷹犬、擁抱特定當權派、飽食置入行銷預算,今天又改做抓耙仔的醜態,台灣人民也不能輕易忽忘。

Wednesday, December 22, 2010

我們的時代 - 他們都是國家的敵人


張鐵志

     兩張面孔在最近佔據了我們的視野,因為他們都是國家的敵人。
 
     一個當然是維基解密的創辦人艾山吉。他的故事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戲劇性的故事。
 
     艾山吉被許多國家(尤其是美國)視為敵人,因為他洩漏了許多國家的機密。不過,一方面很多人替艾山吉辯護說,其實維基解密並沒有透露太多 人們不知道的資訊,而更多是外交系統對各國領袖的看法;美國國防部長蓋茲也說維基解密對美國外交政策影響是有限的。但不可否認的,維基解密仍讓人們知道許 多外交的真相,例如北韓發現中國政府可能會背叛他們,並願意考慮朝鮮半島在南韓領導下統一,或者伊朗發現他的阿拉伯鄰居國家們雖然臉上帶著笑容,但其實私 下要求美國攻擊伊朗的核武計畫。更不要說,今年四月維基解密首次被世人注意到是,就是公布美軍炸死伊拉克平民和外國記者。
 
     但更重要的是,維基解密的讓政府的謊言在陽光下曝光,讓民主體制中的多重黑暗角落得以現身。理論上在民主體制中,人民對政府應該有的監督 與控制,但早已一個如同國王新衣般的黑色笑話,尤其大部分時候政府都盡可能希望讓人民處於無知的黑暗中。今年七月,美國華盛頓郵報刊登一個由他們記者以兩 年的深度報導完成的系列「最高機密美國」(Top Secret America),他們發現在九一一之後,美國至少出現了一千多個政府單位、八十五萬人左右是在「最高機密」的面具之下祕密行動。這個祕密,美國是如此巨 大、如此神祕,以至於其不只無法對民意負責,實際上,甚至沒人可以真正掌握他們。
 
     正因為如此,維基解密成為政客們中的眼中釘,美國保守派更視其為恐怖分子,而自由派政治人物則大多保持噤聲,因為他們都是政治的共犯體制。然而,正如美國二十世紀最知名的獨立記者I.F.史東說:「以國家安全之名來壓制真相是傷害我們引以為榮的民主。」
     另一個國家的敵人是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劉曉波,而他的罪名正是「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但這個罪名何其悲哀,因為他和其他「零八憲章」簽署者只不過是要提出一套關於人民政治與公民權利的溫和主張。
 
     無論如何,十二月十日在挪威頒獎典禮上的那張空椅子,已經靜靜地成為當代政治史的一則重要符號。尤其這張椅子空的多巧妙,使其呈現出無限 可能:因為應該坐在上面的不只是劉曉波,還應該有一萬多個「零八憲章」的簽署者,還有那些被侵犯權利的上訪者、那些為弱勢爭取權益的維權律師、那些試圖追 尋真相的公民調查者,以及更多在中國追尋人權的人。
 
     但悲哀的是,他們都被當作國家的敵人,正如諾貝爾獎頒獎前夕許多相關人士被禁止出國門,許多人被軟禁,或者被迫離開北京,或者如北京知識 氣味最濃的萬聖書店被強迫關門。然而,這些人其實是真正的愛國者,因為他們熱愛他們的同胞,所以希望那塊土地上的人們可以活得更好、更有尊嚴。
 
     在民主的美國,有越來越多的祕密,以避免公眾的監督,在威權的中國則是禁忌的敏感詞越來越多,以避免人民挑戰國家權力。為了保守那些祕 密、那些他們不願意面對的真相,這些國家於是製造出他們自己的敵人,並且想盡辦法對付這些敵人(可惜的是,維基解密並沒有如當初成立時所宣稱的要以揭露中 國等專制體制的祕密為主)。
 
     然而,最讓人感慨的是,當國家把劉曉波視為敵人,劉曉波卻在判刑前寫下自辯書《我沒有敵人||我的最後陳述》:「所有監控過我,捉捕過我、審訊過我的警察,起訴過我的檢察官,判決過我的法官,都不是我的敵人。」

(轉載自中國時報. 作者為專欄作家)

Monday, December 20, 2010

台灣民主排名倒退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 根據「經濟學人資訊社」(EIU)公布的 2010年全球民主指數調查,自上次 2008 年調查以來,這兩年全球普遍呈現「民主倒退」(democracy in retreat),凸顯全球經濟危機對民主政治造成的負面影響。台灣在這份最新調查中,排名全球第三十六名,比兩年前倒退三名。

這份調查根據五項指標評比全球一百六十七個國家地區的民主指數,台灣排名第三十六,五項滿分為十分的指標中,「政府效能」和「政治參與」分數下滑,政府效能從七.五 分下滑到七.一四分,「政治參與」從六.六七分下滑到五.五六分,另外三項維持與兩年前同分,「選舉過程與多元化」九.五八分、「政治文化」五.六三 分、「公民自由」九.七一分,總成績平均從二○○八年的七.八二分下滑到七.五二分,排名退步三名。

經濟危機衝擊全球民主化

經濟學人指出,兩年前的調查顯示全球民主化趨勢出現「停滯」,當時就被民主化理論大師戴蒙形容是「民主衰退」,但這兩年已經從停滯變成倒退,而且是全球普遍都有的現象,二○○八年的全球經濟危機,更加深這種負面趨勢。
 
報告指出,歐洲極端政治勢力雖然在這場經濟危機中得利程度不如原本外界所憂心的多,但民粹主義和反移民情緒確實已提高,經濟危機也加深某些國家的社會不安,威脅民主。


東歐民主倒退最為顯著

這次調查中,九十一個國家民主指數退步、四十八個國家進步、二十八個維持原分數,但整體總平均分數比二○○八年低。民主倒退最顯著的地區是東歐,配合中國杯葛諾貝爾和平獎的十八個國家中,哈薩克、阿富汗、埃及蘇丹、突尼西亞等國也是民主倒退。

此外,調查根據各國民主指數,分成八到十分的「全面民主」、六到七.九分的「有瑕疵民主」、四到五.九分的「混合政體」和四分以下的「獨裁政體」等四個組別。

「經濟學人資訊社」隸屬經濟學人集團,自一九四六年起提供全球政治、經濟發展研究、評比和預測,是現今最具權威性的政治、經濟研究資料庫,除民主指數,EIU 還每年發表世界最佳居住城市、全球和平指數等報告。

Wednesday, December 15, 2010

WikiLeaks - 李光耀稱阿扁是賭徒


中央社 2010/12/15


     爆料網站維基解密(WikiLeaks)公佈的美國密電披露,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2007年與美國國務院官員會面時,曾批判台灣前總統陳水扁是「賭徒」,可能會「孤注一擲」推動台灣獨立。


     維基解密公佈美國駐新加坡大使館2007年10月19日所發電文,主題是「李光耀談緬甸愚蠢的將領與『賭徒』陳水扁」。李光耀當時與到訪 的美國亞太事務副助理國務卿柯慶生(Thomas J. Christensen)晤談,廣泛談論兩岸關係,並對多位民進黨大老有所評價。


     李光耀在會談中批評陳水扁是「賭徒」,他因為貪污醜聞已自毀聲譽,唯一可以打的牌就是推動台灣獨立,而且反正他已一無所有,準備「孤注一擲」。


李光耀表示,陳水扁害怕在2008年的總統大選後,不論是國民黨或民主進步黨勝選,他恐怕都會遭到刑事調查,因此得要「鞏固他的地位」。


     李光耀又說,他在當年稍早分別與民進黨大老謝長廷和蘇貞昌會面時曾告訴他們,台灣若追求獨立,將一無所得,而且會付出很大代價。他們兩人都回應說,若是台灣無所作為,將遭中國大陸統一,在任何狀況下,他們都不希望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


     李光耀表示,他瞭解他們與國民黨間的歷史仇怨,但仍認為他們對中國的「反感、仇恨和嫌惡」態度「令人難以置信」。

     在會談中,李光耀也表示,柯慶生當年9月11日在美台商業協會(U.S.-Taiwan Business Council)發表的演說,分寸拿捏得恰到好處,對台灣海峽兩岸表明了美國的立場。他又說,日本應該表態,避免台灣採取邁向獨立的挑釁動作。他並詢問柯慶生,對於台灣擬就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一事進行公投,日本同意作何回應。柯慶生表示,日本已私下向當時的總統陳水扁表達反對態度,但並未同意就反對這項公投發表任何公開聲明。


     李光耀表示,日本既已由福田康夫(Yasuo Fukuda)擔任首相,也許會願意就此事發表聲明,因為福田康夫與國民黨的關係密切。面對中國崛起,李光耀當時斷言,未來幾年,中國將專注於內部經濟發展,並避免與台灣衝突,不過,如果台灣宣佈獨立,中國將別無選擇,唯有動武。

Saturday, December 04, 2010

[轉載] 學者怨民進黨 社運用過即丟

中國時報  2010.12.04
中央社

     台灣教授協會今天舉辦「回顧台灣社運20年研討會」,東華大學教授施正鋒說,對民進黨而言,社運團體像保險套,用了就丟,黨主席蔡英文對社運只有宣示手段的調整,沒有新氣象。
 
     對此,民進黨發言人林右昌受訪指出,民進黨還是與社運團體保持密切互動,並注意社運團體與政黨互動之間的自主性;民進黨一直很關心社運團體,這一、兩年來,雙方也在部分議題上交換意見甚至合作。
 
     施正鋒上午在研討會發表「由社會運動到台獨運動-台灣獨立建國聯盟遷台20年回顧」文章,他說,民進黨成立之後,社會運動團體對於弱勢者的關心,正好可以提供不用本錢的正當性;但民進黨執政以後,因為「當家不鬧事」的想法,社運成為尷尬的負面記憶。
 
     他說,民進黨下台以來,支持者冷眼旁觀,就是要看政治人物能否反躬自省;但蔡英文將2009年訂為「社會運動年」、宣布設立「社會運動部」,只是宣示手段的調整,還是沒有新氣象。
 
     施正鋒指出,各個社團應該回到初衷,回想自己的草根何在,才有可能要求政黨聽從。否則如繼續充當動員打手,就與樁腳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