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10, 2010

反對不在籍投票就成為民主退步黨

內政部規劃在二一二年大選時實施「不在籍投票」,讓軍警和出外工作、求學的人能移轉投票處所,就近在居住地投票。這是一項保障人民參政權的進步措施;不料民進黨竟強烈反對,指控國民黨是為「集中掌控」軍警影響選舉而出此策。

此一反應,暴露了民進黨的三種心態。一是「反對心態」,對國民黨提出的施政,不問是非曲直一概反對,到了非理性的地步。二是「矛盾心態」,平時將「民主」 無限上綱,但一翻臉就把台灣民主貶抑為脆弱不堪、任人操弄的玩意,矛盾到了極點。三是「退化心態」,不在籍投票旨在擴大民眾的政治參與,是選制上的一大突 破與進步,而民進黨對保障投票權的變革竟大唱反調。

最值得注意的,是第三點。民進黨為反對而反對,或為攫取政治利益以致出爾反爾,人們早已司空見慣。但對於「不在籍投票」如此明顯地能帶給民眾莫大方便、亦有利於台灣民主的改革工程,民進黨竟大唱反調,且說不出任何正當的理由;這顯示民進黨的民主思維已嚴重鏽蝕,以致連自己在向後倒退都無法察覺了。八年執政 的挫敗,民進黨不僅失去了清廉和正義,似乎也失去了追求進步價值的信念。

「不在籍投票」的意義,毋庸再贅述,絕大多數民眾都明白其必要性及便利性。每逢選舉,數百萬民眾舟車勞頓南北奔波,除了個人身心疲累,社會也要承受巨大的 運輸負擔。若讓旅居外地的公民選擇就近投票,不僅能降低社會成本,也能提高民眾的政治參與;先進國家早已實施數十年,以台灣多年的民主根基,難道無法在投票、計票機制上多跨出一步?更何況,早有學者質疑,政府讓人民因距離或工作因素而無法投票,恐已涉及「違憲」。

觀察內政部提出的不在籍投票方案,其實已顯得過度自我設限。例如,旅居大陸的台商、台胞多達百萬人,即使兩岸直航,也難以在短短幾天內全部輸運返台投票, 許多人形同長年被剝奪了投票權。這對他們並不公平,對台灣而言,也是民意代表性的嚴重流失與扭曲。但由於民進黨的強烈反對,及技術問題未能完全克服,內政部早已主動排除「通訊投票」,犧牲了百萬台胞和其他海外僑民的權益。現在,所謂「不在籍投票」,只是要讓居住台灣的選民可以就近選擇投票所,而民進黨竟連這點都要反對,簡直已是不可理喻。

民進黨之所以反對擴大民眾的政治參與,其基本假設是,包括大陸及海外台胞,及軍警等,或許較多潛在傾向投藍的選民,因此絕對不能為他們降低投票的地理門檻。亦即,意圖藉著降低總選民的「分母數」,認為只要固守移動性較弱的最死忠的綠色基本盤,民進黨就握有「以小搏大」的機會。但是,一個政黨把自己的掌權希望寄託在限制人民參政的基礎上,不覺得可悲嗎?何況,正因過去投票未能顯現較完整的民意,也許正是造成民進黨長期未能轉型的原因,該黨難道不知這其實是民主的危機?

當年游錫堃擔任閣揆時,曾稱讚不在籍投票可以「強化政府的正當性」,「可以降低社會成本」;孰料,一旦朝野易位,政府正當性和社會成本竟都變得無足輕重 了。在民主國家,政黨輪替是常態,政黨要贏得民心,必須不斷自我反省、鞭策,找到自己和國家社會的最佳共榮位置。如果一心盤算著自己的利益,對於有益民 主、又能便民的事卻一味阻撓,這種保守與反動作風,豈不愧對頭上的「民主」和「進步」四字?

試想,一個國家若有幾百萬公民無法投票發聲,民意怎麼可能不受到扭曲?請民進黨鬆開摀住人民嘴巴的那雙手吧!這個場景實在太醜陋了。

網主評曰 : 本人在美國加州橘縣選舉票務局 (Voters Registration) 義務工作近十年. 不在籍投票是選舉法中的重要部份. 近年來由於職業工作而被派離家鄉的人數速增, 使得不在籍投票人數也相對增加. 本人十分贊同上文的申論. 請大家支持「不在籍投票」。
【原文載於2010/10/11 聯合報】

馬英九總統出席四海同心國慶晚會


變調的諾貝爾和平獎


鋼琴家郎朗又來台灣了,他活動一向多,話題不少,但很多人可能已經忘了,去年冬天他在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大典上彈了李斯特的《愛之夢》和蕭邦的《別離曲》。

當時和平獎得主是美國總統歐巴馬。歐巴馬領獎前九天,下令增兵阿富汗,引來不少抗議,短短一天領獎行程,維安耗資約台幣五億元,舉國上下罵翻,而夫人蜜雪兒一連換了三套名牌服裝,成了媒體找碴的題材,至今未休。

把和平獎頒給「戰爭總統」,被全球當成笑料,連達賴和華勒沙都批評他太早獲獎;但現在嚴肅地看,不但關達那摩監獄早就過了歐巴馬答應的期限還未關閉,阿富汗戰事膠著,似乎沒人知道賓拉丹在哪裡,美國政府只能再次宣稱「恐怖分子」要發動攻擊,連台灣都發出警訊,回想當時諾貝爾委員會讚賞歐巴馬「讓世人期望美好 和平的未來」,實在令人笑不出來。

當年揭發水門案的名記者Bob Woodward出新書,嚴苛地檢驗了歐巴馬的阿富汗政策,他上CNN打書,CNN下的標題就是「從萬千寵愛到四面楚歌」,這還算是客氣的;美國右派和茶黨緊咬歐巴馬的健保政策與經濟黑洞不放,攻勢凌厲,至於那個和平獎,錢已捐做慈善,歐巴馬提都不再提。

回想去年圍繞在和平獎旁的評論,鼓掌也罷,譏諷也好,多同意和平獎代表了某種訊息或期望;換句話說,諾貝爾委員會明目張膽地想藉這個獎去圈住歐巴馬的政策;但一張兌現日期模糊的支票,似乎令他兩面得罪人,不只到了選舉,民主黨與共和黨雙方齊罵,在海外,遇上美國國勢日衰,歐巴馬恐將變成近幾任最缺乏具體外交成就的總統。

從台灣微觀角度審視,最近「秋菊之爭」的網軍大戰爭議,陳菊屬下被指控詆毀競選對手也不只一次,反正她自己出來總慈眉善目,大家見怪不怪。問題是,綠營網軍藉塗銷發言者帳號,想規避對於「論者」更嚴密的交叉檢驗,顯露了「論者」原想塑造客觀、學術形象去掩飾主觀政治意圖的真相!

但社會大眾不全是笨瓜,所以,「抓到了!漏餡了!」就成為事件的主題曲。要說這顯出政治的可怕與悲哀,昨非今是不見得高過昨是今非,說不定,「犬儒主義者」早就看透了世態。 
回到諾貝爾和平獎,有人誠心相信這不是個主觀的獎項嗎?

對於今年和平獎的評議,至少須與去年的論調交互參照,才有可能實證言論的一致性與信度。所以,劉曉波或者歐巴馬,甚或未來,馬英九得了和平獎,有啥好大驚小怪?難道,美國總統真不比劉曉波配得上這和平獎嗎?

音樂界裡都說,彈鋼琴的和拉小提琴的最有智慧,所以,放著那麼多謳歌愛與和平的鉅作不選,郎朗偏偏在和平獎頒獎典禮挑了浪漫派綺情小品;如果今年他們邀請小提琴家,聰明的音樂家又會選什麼曲子呢?莫不是克萊斯勒的《中國花鼓》吧?
 
【轉載自2010/10/10 聯合報 網主改新題目

Saturday, October 09, 2010

南台灣的 婦女有 35% 曾經出軌


[中天新聞]  高雄縣一所大學針對400多位南台灣的婦女作調查,結果發現有35 (35%) 的婦女曾經出軌,這項調查讓部分民眾覺得訝異,認為比例太高了,出軌的女 性年紀在4049歲的比例最高,而有一夜情的女性朋友佔26.6%,想嘗試的也高達46 (46%)

樹德科大性學研究所長林燕卿表示,以前認為只有男生比較有情感衝動,可是發現數字不是這樣的看法。有婦女朋友認為出軌難以啟齒,所以實際的數字應該高於調查結果,專家學者認為,現代女性因為經濟獨立,自主權覺醒,才出 現了這種熟女出軌潮(2010/10/10)

Friday, October 08, 2010

2010諾貝爾和平獎給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


東森記者王宗銘/分析報導

中國大陸異議人士劉曉波參與起草零八憲章,在20081210日發表後,一般普遍認為他在被秘密逮捕拘留一年多後,去年底被北京當局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名,判處11年徒刑、褫奪公權2年,正是此原因。劉曉波始終堅持,此判決同時違反中國憲法及基本人權。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將2010年和平獎頒 給劉曉波,表揚他為中國大陸基本人權作長期和非暴力的鬥爭,劉曉波成為中國大陸不同形式人權鬥爭最重要的象徵。

人權是普世價值,人權鬥爭是政治改革的一環,08憲章的內容主張大力推動政治改革,包括放寬集會自由、表達自由與宗教自由,但是挪威諾貝爾委員會的提法是,一直相信人權與和平有密切聯繫,這些權利是「國與國之間友愛」的前提。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並指出,中國大陸不但違反部分國際條約,連憲法中保障公民享有的言論、新聞、集會、結社、示威等自由,在大陸都受到限制;形容劉曉波「是中國爭取基本人權強而有力的發言人」。

委員會並未挑明中國大陸的政治改革,然而聲援劉曉波在基本上就是希望中國大陸在真正的人權自由民主意義下的政治改革,能夠繼續走下去。熟悉中國共產黨統治的海內外人士都同意,朝向中國大陸建立全面人權的政治改革,在中共眼中來說,是攸關黨的生存的嚴酷鬥爭,「任何萌芽都必須撲殺」,中共強烈抨擊也 不令人意外。

即便當時台灣從威權國家轉型到民主國家,一開始溫和漸進派也是從捍衛基本人權開始,然後只強調自由化,最後才訴求全面民主化,建立兩黨政治。

在中國大陸全球影響力擴增的此時,諾貝爾委員會適時對大陸基本人權伸出援手,雖然是小心翼翼的一小步,卻是保住中國政改幼苗香火重要關鍵、不能退讓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