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18, 2009

由《中美聯合聲明》中台美的未來互動

2009/11/18 中評社社論


胡錦濤和美國總統奧巴馬17日在北京舉行會談,雙方會談後發表了《中美聯合聲明》。我們對其中關於台灣問題和兩岸關係的內容特別感興趣,因為今次的表述有很多特別之處,充滿新意。


  《中美聯合聲明》中直接涉及和相關台灣問題及兩岸關係的內容主要有這麼兩段:


   「雙方強調台灣問題在中美關係中的重要性。中方強調,台灣問題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希望美方信守有關承諾,理解和支持中方在此問題上的立場。美方表 示奉行一個中國政策,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原則。美方歡迎台灣海峽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期待兩岸加強經濟、政治及其他領域的對話與互動,建立更加積極、穩 定的關係。」


  「雙方重申,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一根本原則是指導中美關係的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核心。雙方均不支持任何勢力破壞這一原則的任何行動。雙方一致認為,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對確保中美關係穩定發展極端重要。」


  要看到,這兩段都是涉及台灣問題和兩岸關係的,儘管後一段隻字不提台灣和兩岸,但是從措詞和順序安排來看,無疑是前一段的深入論述及擴展、彙集,當然,也包含台灣問題之外的內容。

  

那麼,這兩段的特別之處是什麼呢?也就是說新意何在呢?我們認為,最主要有這麼五點:


第一,台灣問題和兩岸關係基本納入了中美的戰略合作範疇。聲明一共分五個部分台灣問題兩岸關係不是放在第一部分,即「中美關係」部分,而是放在了第 二部分,即「建立和深化雙邊戰略互信」的部分。我們認為,這樣的特別安排,是要凸顯台灣問題和兩岸關係在中美戰略共同利益方面具有的特別重要作用。正因為有這樣的共同利益,以後用「以台製華」之類的破壞共同利益的思維或主張來對待台灣問題,就會越來越不合時宜,越來越沒有理論依據。


第二,「台灣問題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一句在第一段以中方表述角度單獨出現,但是,第二段即以「雙方重申,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一根本原則 是指導中美關係的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核心」來加以補充,如此,前後貫穿,互為因果,論述嚴密。我們認為,這樣的特別組合,既可強調中方的主張,又可有利凸 顯美方的認同態度。這是中美之間的精心安排,可圈可點。


第三, 近一年多來,兩岸關係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美國政府如何看待這樣的變化,需要表態,因此,聲明中這樣表述:「美方歡迎台灣海峽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期 待兩岸加強經濟、政治及其他領域的對話與互動,建立更加積極、穩定的關係。」美方既表示了對當前兩岸關係的肯定,也表明了願意看到兩岸關係進一步發展的態 度。我們認為,這樣的符合新形勢新發展的新表述,對破除今後兩岸關係進一步發展的重大障礙特別有效果。


第四,「美方歡迎台灣海峽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期待兩岸加強經濟、政治及其他領域的對話與互動,建立更加積極、穩定的關係。」這一句話,信息量極大,關於 政治對話的內容,也赫然充實其中。目前兩岸關係在經濟對話方面問題不大,但是,政治對話至今未有起步,台灣各界,特別是馬政府普遍擔心美國存在不支持的心 態或立場。因此,該聲明特別強調了「政治對話」之可行,當可破解迷思,針對性特別強。


第五,中國以往外交都稱為「全方位外交」,但從今年4月開始,中國外交的重點強調「核心利益外交」,中國領導人所有重要出訪、接訪和重大多邊外交活動, 都特別以「爭取對方尊重和照顧彼此的核心利益」,為重點。而美國對此原來一直沒有回應。但是,該聲明中卻出現了「雙方一致認為,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對確保中 美關係穩定發展極端重要。」這就說明,中國的「核心利益外交」見到了成效,獲得了美國的一定程度的認同。而通過這樣的特別段落來表述,既照顧了全面的核心 利益,也清晰表明了台灣是中國的核心利益重點。


  從這兩段表述中,我們看到了五個特別不同之處,而這些不同之處,又構成了在今後的中美關係中,美國對待台灣問題和兩岸關係的新的五項要件:


  第一,美方願意從美中共同的戰略利益出發,重新認識和對待台灣問題。

  第二,美方明確承認台灣問題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

  第三,美國積極鼓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第四,美國願意看到兩岸進行政治對話,逐步解決政治問題。

  第五,美國同意中國的核心利益觀念,認同台灣事關中國的核心利益。


  當然,中美關係之間隱患還很多,這五項要件的作用最後能否完全顯示出來,還要看中美關係今後是否會出現新的問題。


   我們認為,因為中國國家實力的迅速提升,中美關係正在發生正面的質變,距離最後的結果當然需要一段時間,是十年還是二十年,尚不得而知,其中會有反覆, 會有挫折,會有變化。但是,台灣問題對中美關係發展的制約力度將越來越小,對中美核心利益的衝擊力度也將越來越小,美國對台灣的態度變化會越來越大,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前景會越來越明朗,這是大趨勢,很難逆轉。中美之間最後放下台灣心結,應該不是遙不可及的事。

Tuesday, November 17, 2009

歐胡會後 「台北皮得繃緊一點, 民進黨快吞美國牛肉」

以下報導原載於中央社

 美國總統歐巴馬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談後發表「中美聯合聲明」,再度強調台灣問題在美中關係中的重要性,學者擔心,台灣在三邊關係中的角色和作用可能更加邊緣化。


 今天(2009/11/17)發表的「中美聯合聲明」共分中美關係、建立和深化雙邊戰略互信、經濟合作和全球復甦、地區及全球性挑戰、氣候變化與能源環境等 5 大主題,其中,台灣問題被放在「建立和深化雙邊戰略互信」中來談。


 聯合聲明指出,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一根本原則是指導中美關係的中美 3 個聯合公報的核心;雙方均不支持任何勢力破壞這一原則的任何行動;雙方一致認為,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對確保中美關係穩定發展極端重要。


 文化大學中山研究所教授蔡瑋認為,聯合聲明僅列出中美 3 項聯合公報,卻沒有台灣關係法,雖然稍早的北京聯合記者會上,歐巴馬在口頭上有提到,但這可能只是「故意」平衡一下美中台三邊關係而已。


 從聯合聲明內容來看,蔡瑋擔心,美國是更進一步理解、肯定或認同中方的立場,所以才會不斷強調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一核心利益,對中國來說,這是一大勝利,但也顯示,「台北皮得繃緊一點了」。


 蔡瑋表示,在中國大陸經濟持續增長、國際政治與區域安全角色日增之際,歐巴馬的中國國是訪問和聯合聲明,可能弱化美國和台灣的關係,台灣在三邊關係的角色和作用也可能更加邊緣化。


 他說,這是未來美中關係發展上的一種可能,也就是美國會覺得台灣是影響美中關係的負擔。


 不過,從另一層面來看,因應中國的崛起,美國更需要台灣來牽制中國,所以,聯合聲明才會指出,美國期待兩岸加強經濟、政治及其他領域的對話與互動,建立更加積極、穩定的關係。


 至於歐巴馬的中國行是否影響未來美國對台軍售?蔡瑋認為,「如果退一萬步來說,可能只是量變和質變的問題」。


 蔡瑋解釋,美國更加了解中國的立場後,對台軍售將採取更為低調、保守的作法,但相信不會因此遽然停止軍售,畢竟這涉及到美國國際信譽和全球影響力,對台軍售可能回到量變到質變或質變到量變的過程。 [Big Eagle 認為美國已經由軍售變質為牛肉傾銷!!]


Monday, November 16, 2009

歐巴馬沒有矮化台灣

Big Eagle按:本新聞原刊──【2008-11-10/經濟日報/A7版/兩岸經貿】

早在30多年前就以海軍武官身分派駐華府的袁健生,長期參與我方對美外交工作,對美國行政部門、國會兩院及華府政治生態非常熟悉,而且過去兩個月內,才在一個國會議員次團體的年度活動中,巧遇後來成為美國新科總統的參議員歐巴馬。

袁健生樂觀認為,未來台美關係將朝良性發展,這不僅是因馬英九總統上台後全力恢復雙方互信,更來自歐巴馬有「白紙黑字」為憑的支持台灣態度。

證據一:今年3月22日我方總統大選結束後,歐巴馬總部發出專函給馬英九,祝賀他勝選。

證據二:馬英九於5月20日就任總統,當時美國總統選戰方酣,但歐巴馬仍發出親筆簽名的專函到我方總統府,信中肯定馬總統在政見中提到將致力改善兩岸關係的想法及意願。

證據三:歐巴馬在競選總統的政綱中,提到將遵循台灣關係法推動台美事務,這點對雙方關係非常正面,因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在四年前或八年前沒有提到這點。

證據四:10月3日白宮通知國會對我國的6,500億元龐大軍售案,歐巴馬於8日發布聲明,其中不僅支持行政部門的決定,且特別提到此舉非但不會提高兩岸緊張情勢,還會促進降低雙方緊張情勢。他也讚許馬總統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對促進兩岸關係和緩的貢獻。

日前報載美國希望恢復台美內閣部長互訪,可望提高美方高層官員對台灣的熟悉度,達到美中台三邊關係的平衡。

美台商業協會代表美國眾多有台灣生意或事業的國防、電信、資訊與半導體企業利益。協會會長韓儒伯表示,早從1990年代起,協會每年輪流在台灣與美國舉行台美部長會議,曾經來台的包括美國貿易代表、運輸部長、商務部長及能源部長等。

但在前總統陳水扁主政八年期間,美國沒有一位內閣部長來訪台灣。韓儒伯表示,這就好像三角關係中少了一角,即台灣與美國徒有工作層級官員的交流,卻沒有部長級官員到訪,使得高層官員沒有關於台灣的第一手資料。

相形之下,中共官方與美國政府的高層互動就非常頻繁。經濟部高層官員指出,美中雙方政府的各式固定對話活動,總共有40多個。

Wednesday, November 04, 2009

CNN再喧染"中國威脅論"

CNN原文(2009/11/04) 中國是美國的全球夥伴還是戰略對手?

  1.力量對比:許多分析人士認為,今天的中國已經可以比得上20世紀初的美國,當時這股新興的力量幾乎控制了全球。那時候是日益衰落的大英帝國VS新興的美國,現在則是衰落的美國 vs日益崛起的中國。

  2.經濟發展速度: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正在持續超過美國,第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率高達8.9%,而美國只有3.5%,中國的經濟槓桿作用正在不斷增強。

  3.經濟總量:中國現在的經濟總量居於世界第三,但很多分析人士估計,中國經濟總量將很快超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並有可能在2025年超越美國。205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可能是美國的130%

  4.出口總量: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家,過去12個月的貿易順差高達2500億美元;而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進口國家,2008年貿易逆差高達5750億美元。據評估,美國每8美元貿易逆差中,有一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中國商品進口公司沃爾瑪製造的。

  5.債權: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持有美國2萬億美元國債,而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一些分析人士稱,中國對美國經濟有巨大影響力。如果中國突然出售所有美國資產,將導致美元價值在全球外匯交易中大幅下跌。

  6.原材料:中國經濟的爆炸性發展導致其對全世界各種原材料需求大增,中國開始在委內瑞拉、蘇丹、幾內亞以及緬甸等國購買資源,包括手機等電子產品所需的稀有礦藏。

  7.經濟影響力:中國對一些擁有豐富礦物資源的西方國家,也擁有巨大的經濟影響力。比如鐵礦石出口大國澳大利亞,擁有豐富油頁岩和其他原材料的加拿大。

  8.廉價產品:中國製造的廉價商品和紡織品幾乎遍佈全球,對歐洲和北美地區的傳統製造業造成重創,迫使這些國家實行貿易保護主義,設置貿易壁壘。中國廉價商品還對一些國家的新興經濟產生影響。

  9.經濟控制:一些西方批評人士稱,中國正在加強其攻勢,通過在西方國家建立大型工業間諜網絡和黑客技術竊取西方公司敏感技術的方式,完成控制全球經濟的目標。

  10.亞洲影響力:在東南亞和東北亞地區,中國已經成了政治和經濟支配力量,一些西方人稱這與二戰中日本提出的「大東亞共榮圈」驅逐美國影響力的事情類似,中國還大力支持建立歐盟版的「亞洲共同體」。

  11.國際影響力:中國現在已經成為全球關鍵力量,利用其在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政治影響力和經濟槓桿作用,直接參與到解決朝鮮和伊朗等國際紛爭中。

  12.邊境糾紛:中國的自信正在增強,並利用日益崛起的力量解決傳統邊境糾紛,包括中印邊界糾紛和中日、中越以及中菲等國的太平洋島嶼糾紛。

  13.軍事現代化:中國正在實現其軍事現代化目標,一方面減少軍隊士兵數量,另一方面大力擴展空中和海上導彈打擊能力,以消除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影響力。

  14.海外港口:中國正在緬甸、斯里蘭卡、巴基斯坦等國興建港口設施,這些舉動似乎都在為增加中國海軍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影響力鋪平道路,挑戰美國的海軍力量。

  15.政體:中國是一黨執政國家。機動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