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26, 2006
Happy Lunar New Year (Year of Dog)
January 29, 2006 is the New Year's Day of Lunar Dog Year.
Big Eagle wishes you all have a happy, prosperous year!
Wednesday, January 11, 2006
Taiwanese Poll on Cross-Strait Relations
Big Eagle had shown a year ago that Taiwanese governmemnt has been taking polls on this subject by MAC for years and it is worthwhile to check its results from time to time to understand the public opinion on this topics. Here is the most recent result from MAC shown in Line Chart.
Mr. Yang Hsien Hong had an article on ETToday News and his offered his interpretation on these numbers:
"...這一連串的數字對台灣未來有一定的指引意義,台灣民眾不喜歡太過依賴中國,台灣民眾對未來呈現一種高度不確定感,台灣民眾對執政黨也不抱希望,台灣民眾更對中國有強烈排斥感,中國想用經濟誘引台灣民眾,台灣民眾戒慎恐懼,他們採取一種「停看聽」的態度。
高達67%的民眾主張「維持現狀」,卻不知什麼是「維持現狀」,所謂的「現狀」其實就是天天都在改變,民眾的「主張」等於是「慌張」。
陳水扁總統主政以來,在中國政策上的搖擺不定,實際上造成了現在這種高度不確定感的主因,他如果不能非常直接指出「四不一沒有」已經不存在,人民的不確定感會更深一層的跌落深淵。 "
Of course, you (dear readers) may have your own interpretation, let's hear from you, OK?
Monday, January 09, 2006
Poll of the Confidence of Taiwanese
The Motto I learned in High School
What is Wrong with DPP's Banking Restucture?
金改,就是拚財團的經濟
[From ETToady - 2006/01/08 00:05]
●作者God,北縣永和人,留美碩士,電腦相關行業。
身為台灣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事事因為意識形態,而變得是非不分,許多人用一再用混淆視聽的方法,顛倒黑白,企圖遮掩其私心自用,達到竊國禍民的目的。
最好的例子,就是這些年來所實施的金改。支持金改的人,大聲宣傳說金改就是拚經濟?聽到這樣莫名其妙的話,只能讓人搖頭嘆息,這些人不要說拚經濟了,恐怕連什麼是經濟都不懂吧!
試問,全世界有哪個經濟發展成功的國家,是用金融業在拚經濟的?以我們自傲的台灣奇蹟來說,從早期的農業,到家庭手工的輕工業,石化鋼鐵的重工 業,一直到科學園區的科技產業。台灣的經濟拚得起來,無不是因為有正確的產業政策,配合勤勞努力的台灣人民,共同打拚的結果。台灣的經濟發展,金融業從來 都不是重心,只是配角。但是,現在的政府,五年來完全提不出重大的產業政策,只搞了一個金改,這叫拚經濟?這種說法,實在太過莫測高深,令人無法理解。
或許有人會說,拚經濟就是賺錢嘛,金融業也是很賺錢的行業,將金融改革做好,讓金融業更有競爭力,不也可以拚一點經濟出來嗎?這種說法,乍聽之下似乎有理,但只要懂點常識,就知道其論之謬,只能以幼稚來形容。
金融業能單獨存在嗎?讓我們來看看今天以金融業賺錢的國家吧。瑞士靠著金融業為國家吸取大筆國際資金,存入瑞士銀行不但沒有利息,還要付其高額手 續費!因此為瑞士拚了經濟。原因何在?因為瑞士有獨立不可撼動的金融保密體系,就算是瑞士政府,國際組織,都無法跟瑞士的銀行調出客戶往來資料,其客戶資 料的保密程度世界第一;因此提供世界政客及有錢人一個安全的洗錢藏錢管道,吸引國際資金進駐。這樣的條件,台灣有嗎?在台灣,連詐騙集團都能輕易盜取銀行 客戶資料,世界級的資金,誰敢將錢放在如此不安全,風險極高的台灣金融體系?
再來看看其他為母國賺取大筆外匯的國際級銀行體系,這些銀行的母國,不是擁有完全開放及龐大的證券期貨及各種的投資市場,就是擁有強大的產業。原 因無他,資金就像活水,進駐銀行之後不能沒有去處,一定要有投資市場可以流動,不然就會變成死錢,死錢市場中的銀行,不但沒有本事跟國際級的銀行競爭,連 生存都要萬分掙扎。請問,台灣的股市健全嗎?先不要說內線交易,光是股市還有漲跌幅,能吸引多少國際投資?有人會說外資不是也買了好幾百億的台股嗎?這幾 百億如果拿去美國道瓊,恐怕連水漂都打不起一個吧?期貨呢?房地產呢?沒有良好的投資管道,銀行開得再大,請問錢從何來?國際資金為何要選擇台灣的銀行?
大家來看看原本我們看不起的南韓,人家是怎麼拚經濟的?人家拚的是手機,是半導體,是汽車工業,是電腦遊戲,是韓劇,是韓國電影!難道韓國人真的 不懂得搞金改來拚經濟,只會笨到拚產業?或許有人會說,今改就是要跟產業配合,有良好的金融體系,企業才會有良好的資金環境,兩相配合,就可達到拚經濟的 效果。請問,五年來,政府的產業政策在哪裏?沒有產業政策,一個光桿的金改,就叫做拚經濟嗎?
更何況,這五年來的金改,其實應該正名為「金併」,第一次的「金併」,其實就是將許多單獨的金融公司如銀行保險證券等產業,以控股公司的形態,進 行整併。第二階段的金改,就是以大吃小的方式,將這些金控公司變得更大。這樣的結果,只是將國內金融市場被幾家獨大的金控公司壟斷,讓其他的競爭者望風披 靡,新的競爭者也很難出線,變成少數寡頭壟斷的市場。請問這種結局,是拚了誰的經濟?消費者今後在金融市場上,只能跟這幾家超大的金控打交道,變成實實在 在的小蝦米對大鯨魚,完全沒有談判的籌碼,這樣的結局,對消費者是好事嗎?
在第一次跟第二次的「金併」中,最令人痛心的,就是用全民的稅金,來打消銀行的呆帳,以及將國家的資產,偷渡轉移給財團,以逃避國會的監督。支持 「金併」的人,說「金併」之前,台灣小銀行太多,不符合經濟規模,而且呆帳嚴重,常此以往,這些銀行勢必紛紛倒閉,將造成金融風暴。然而,只用全民稅金搞 出的「金融重建基金」,來打消銀行的呆帳,是正確的作法嗎?銀行的呆帳,完全是經營者搞出來的,為何在打消呆帳的同時,沒看到政府向這些呆帳的製造者,查 封其財產,追討其所得,只看到這些呆帳的製造者依然開著名車,住著豪宅,奴僕依然成群,朱門依然酒肉臭,而全民卻必須用稅金來收拾他們所造成的呆帳?
或許有人會說,中興銀行的王玉雲不就被起訴重判了嗎?問題是,金融重建基金,只補貼中興銀行嗎?有多少呆帳的製造者沒有被起訴追討及查封財產呢? 所謂冤有頭債有主,為何全民稅金老是變成了政府的冤大頭,拿來補財團捅出來的大漏子呢?啟用全民稅金來保護這些無辜的銀行客戶我不反對,但應該將所有呆帳 製造者追討其所得,才符合社會正義不是嗎?這些,政府做到了嗎?
其次是將國家的銀行,以金控的名義,轉成民銀,表面是增加競爭力,其實是逃避民意機關的監督,將國產轉移給財團!以下幾個金控公司就是最好的例證:
兆豐金控。兆豐是由交通銀行及中國商銀所整併而成,交銀是國家銀行自不必說,中國商銀長久以來就是國家對外國政治獻金的機構。因此兆豐可以說根本 就是國家銀行整併,換個名字改頭換面而已。然而交銀的董事長,居然由持股幾百萬的民股小股東鄭深池來出任,真是令人不知所謂何來?更離譜的是,鄭深池岳父 的長榮集團,原本在交銀就有龐大貸款。今天兆豐最大的官股,卻支持一個只有幾百萬元小股東的長榮婿出任董事長,這種瓜田李下之事,居然做得臉不紅氣不喘, 還說是拚經濟?這不是標準拚財團的經濟,又是什麼呢?再來看看國泰世華,董事長由本來要出任國泰金控的副董事長的汪國華出任,世華官股佔26%,雖然汪國 華原來就是世華銀行董事長,最後由一個跟國泰關係如此良好的人擔任國泰世華的董事長,由更名為「國泰世華」而非「世華國泰」,再看看世華銀行內所有標幟幾 乎全部改成國泰系列,不難看出其中巧妙之處。其他台新金控的總經理謝壽夫出任第一金控董事長等等,這些拚的,難道不都是財團的經濟嗎?
「金併」的支持者說,為因應 WTO 外資銀行的衝擊,這樣的「金併」是必要的。我前面說過,政府對金融業及投資市場的黑手不放鬆,沒有明確良好的產業政策,把金控養得再大,除了讓國內金融市 場出不了新的競爭者,寡頭壟斷宰制國消費者的效果外,也招攬不到國際級的資金,更拚不過國際級的銀行。這樣的「金併」,除了拚財團的經濟外,沒有其它!
[From ETToady - 2006/01/08 00:05]
●作者God,北縣永和人,留美碩士,電腦相關行業。
身為台灣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事事因為意識形態,而變得是非不分,許多人用一再用混淆視聽的方法,顛倒黑白,企圖遮掩其私心自用,達到竊國禍民的目的。
最好的例子,就是這些年來所實施的金改。支持金改的人,大聲宣傳說金改就是拚經濟?聽到這樣莫名其妙的話,只能讓人搖頭嘆息,這些人不要說拚經濟了,恐怕連什麼是經濟都不懂吧!
試問,全世界有哪個經濟發展成功的國家,是用金融業在拚經濟的?以我們自傲的台灣奇蹟來說,從早期的農業,到家庭手工的輕工業,石化鋼鐵的重工 業,一直到科學園區的科技產業。台灣的經濟拚得起來,無不是因為有正確的產業政策,配合勤勞努力的台灣人民,共同打拚的結果。台灣的經濟發展,金融業從來 都不是重心,只是配角。但是,現在的政府,五年來完全提不出重大的產業政策,只搞了一個金改,這叫拚經濟?這種說法,實在太過莫測高深,令人無法理解。
或許有人會說,拚經濟就是賺錢嘛,金融業也是很賺錢的行業,將金融改革做好,讓金融業更有競爭力,不也可以拚一點經濟出來嗎?這種說法,乍聽之下似乎有理,但只要懂點常識,就知道其論之謬,只能以幼稚來形容。
金融業能單獨存在嗎?讓我們來看看今天以金融業賺錢的國家吧。瑞士靠著金融業為國家吸取大筆國際資金,存入瑞士銀行不但沒有利息,還要付其高額手 續費!因此為瑞士拚了經濟。原因何在?因為瑞士有獨立不可撼動的金融保密體系,就算是瑞士政府,國際組織,都無法跟瑞士的銀行調出客戶往來資料,其客戶資 料的保密程度世界第一;因此提供世界政客及有錢人一個安全的洗錢藏錢管道,吸引國際資金進駐。這樣的條件,台灣有嗎?在台灣,連詐騙集團都能輕易盜取銀行 客戶資料,世界級的資金,誰敢將錢放在如此不安全,風險極高的台灣金融體系?
再來看看其他為母國賺取大筆外匯的國際級銀行體系,這些銀行的母國,不是擁有完全開放及龐大的證券期貨及各種的投資市場,就是擁有強大的產業。原 因無他,資金就像活水,進駐銀行之後不能沒有去處,一定要有投資市場可以流動,不然就會變成死錢,死錢市場中的銀行,不但沒有本事跟國際級的銀行競爭,連 生存都要萬分掙扎。請問,台灣的股市健全嗎?先不要說內線交易,光是股市還有漲跌幅,能吸引多少國際投資?有人會說外資不是也買了好幾百億的台股嗎?這幾 百億如果拿去美國道瓊,恐怕連水漂都打不起一個吧?期貨呢?房地產呢?沒有良好的投資管道,銀行開得再大,請問錢從何來?國際資金為何要選擇台灣的銀行?
大家來看看原本我們看不起的南韓,人家是怎麼拚經濟的?人家拚的是手機,是半導體,是汽車工業,是電腦遊戲,是韓劇,是韓國電影!難道韓國人真的 不懂得搞金改來拚經濟,只會笨到拚產業?或許有人會說,今改就是要跟產業配合,有良好的金融體系,企業才會有良好的資金環境,兩相配合,就可達到拚經濟的 效果。請問,五年來,政府的產業政策在哪裏?沒有產業政策,一個光桿的金改,就叫做拚經濟嗎?
更何況,這五年來的金改,其實應該正名為「金併」,第一次的「金併」,其實就是將許多單獨的金融公司如銀行保險證券等產業,以控股公司的形態,進 行整併。第二階段的金改,就是以大吃小的方式,將這些金控公司變得更大。這樣的結果,只是將國內金融市場被幾家獨大的金控公司壟斷,讓其他的競爭者望風披 靡,新的競爭者也很難出線,變成少數寡頭壟斷的市場。請問這種結局,是拚了誰的經濟?消費者今後在金融市場上,只能跟這幾家超大的金控打交道,變成實實在 在的小蝦米對大鯨魚,完全沒有談判的籌碼,這樣的結局,對消費者是好事嗎?
在第一次跟第二次的「金併」中,最令人痛心的,就是用全民的稅金,來打消銀行的呆帳,以及將國家的資產,偷渡轉移給財團,以逃避國會的監督。支持 「金併」的人,說「金併」之前,台灣小銀行太多,不符合經濟規模,而且呆帳嚴重,常此以往,這些銀行勢必紛紛倒閉,將造成金融風暴。然而,只用全民稅金搞 出的「金融重建基金」,來打消銀行的呆帳,是正確的作法嗎?銀行的呆帳,完全是經營者搞出來的,為何在打消呆帳的同時,沒看到政府向這些呆帳的製造者,查 封其財產,追討其所得,只看到這些呆帳的製造者依然開著名車,住著豪宅,奴僕依然成群,朱門依然酒肉臭,而全民卻必須用稅金來收拾他們所造成的呆帳?
或許有人會說,中興銀行的王玉雲不就被起訴重判了嗎?問題是,金融重建基金,只補貼中興銀行嗎?有多少呆帳的製造者沒有被起訴追討及查封財產呢? 所謂冤有頭債有主,為何全民稅金老是變成了政府的冤大頭,拿來補財團捅出來的大漏子呢?啟用全民稅金來保護這些無辜的銀行客戶我不反對,但應該將所有呆帳 製造者追討其所得,才符合社會正義不是嗎?這些,政府做到了嗎?
其次是將國家的銀行,以金控的名義,轉成民銀,表面是增加競爭力,其實是逃避民意機關的監督,將國產轉移給財團!以下幾個金控公司就是最好的例證:
兆豐金控。兆豐是由交通銀行及中國商銀所整併而成,交銀是國家銀行自不必說,中國商銀長久以來就是國家對外國政治獻金的機構。因此兆豐可以說根本 就是國家銀行整併,換個名字改頭換面而已。然而交銀的董事長,居然由持股幾百萬的民股小股東鄭深池來出任,真是令人不知所謂何來?更離譜的是,鄭深池岳父 的長榮集團,原本在交銀就有龐大貸款。今天兆豐最大的官股,卻支持一個只有幾百萬元小股東的長榮婿出任董事長,這種瓜田李下之事,居然做得臉不紅氣不喘, 還說是拚經濟?這不是標準拚財團的經濟,又是什麼呢?再來看看國泰世華,董事長由本來要出任國泰金控的副董事長的汪國華出任,世華官股佔26%,雖然汪國 華原來就是世華銀行董事長,最後由一個跟國泰關係如此良好的人擔任國泰世華的董事長,由更名為「國泰世華」而非「世華國泰」,再看看世華銀行內所有標幟幾 乎全部改成國泰系列,不難看出其中巧妙之處。其他台新金控的總經理謝壽夫出任第一金控董事長等等,這些拚的,難道不都是財團的經濟嗎?
「金併」的支持者說,為因應 WTO 外資銀行的衝擊,這樣的「金併」是必要的。我前面說過,政府對金融業及投資市場的黑手不放鬆,沒有明確良好的產業政策,把金控養得再大,除了讓國內金融市 場出不了新的競爭者,寡頭壟斷宰制國消費者的效果外,也招攬不到國際級的資金,更拚不過國際級的銀行。這樣的「金併」,除了拚財團的經濟外,沒有其它!
Sunday, January 08, 2006
Taiwan Inquiry - A Journal of NATPA
NATPA (North America Taiwanese Professors' Association) just published a new journal entitled "Taiwan Inquiry". The journal is intended to publsh articles that take a close examination of matter related with Taiwan in search for information or truth.
You can read the e-version of Taiwan Inquiry at NATPA's official website - http://www.natpa.org/ . A limit number of printed version of this special issue may be available. Please contact NATPA office listed on the website.
Saturday, January 07, 2006
New Stuff on This Blog
Monday, January 02, 2006
A Thought after Reading President's New Year Speech
Subscribe to:
Posts (Atom)